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19章講到勝肽 第一次了解勝肽 下面先科普一下:
生理和心理學中的勝肽:從生理學上說,如果我們不斷重復做某件事,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系。比方說,如果我們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覺得悲慘痛苦,每天都這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抱怨與憤恨。那么,我們就是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網絡接線和整合。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我們一個固定的情緒模式。當我們在身體喜憂參半或是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或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勝肽”。勝肽會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日積月累,我們體內的感受器對某種勝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饑餓感。如果我們很久不產生那種固定的情緒,我們的細胞會讓我們有生理需求想要產生這種情緒。簡而言之,一旦一個人連續受挫折,而此人如果不關注自己內心需求的這種特殊性,那么,他的處境會持續下去;同樣,一個人習慣了處于令自己欣喜的狀況,并且了解了自己的勝肽大可以安逸地享受其中,不必擔心福禍輪轉。
老人對若菱對話經典語句整理與自我心得沉淀:
小時候如果有被父母不重視的情緒所影響,需要支持的時候反而沒有,經常被負面情緒的指責和批評,長大后雖然會遇到不同的人,你會發現你遇到的人與自己的原生家庭總有相似之處,如果不覺知的話,其也會經常用負面情緒方式以處之,所以說,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涉及到點點滴滴,方方面面 ,不能不顧及孩子的角度,任由自己發泄負面情緒在孩子身上,為了自己痛快,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駐扎上一道道陰影,因為負面情緒一樣也是有力量的,會根深蒂固植入孩子的腦袋里,直到伴隨她長大,她就形成自己的勝肽了,一遇到事情就會有潛在的反應,孩子長大后會缺少愛并重蹈覆轍經歷不同人事物帶給其的同樣的感受,一切原因都會追溯到小時候,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父母。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經典語錄1:這個痛苦之身在我們的身體里面,是自成一家的一個能量場,有它自己生命力,它以痛苦為食,如果你不喂養它想要的食物的話,它就會制造一些事物端來產生他所需要情緒來維生
伙伴分享:
仝媓分享:她有個朋友 特別討厭一個漂亮女生 可能并不是嫉妒長相 于是她追溯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就明白事情的原因真相和核心。
福州分享:①情緒是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的,負面情緒分類如上圖,不同的情緒會影響身體不同器官情緒由心出發 相由心生。如果負面情緒來臨了,我們能做的就是覺知到它的存在并讓它流出并慢慢消散走開,接納疏導開自己的情緒才可以疏導別人的情緒 講到《了凡四訓》覺知之光。
②講到為什么人不吃肉的原因:動物也有自己的勝肽,它們生前所處的生長環境一般都不太好,可能他們的精神狀態也不太好,它們每個細胞都伴有它們的負能量,再給人吃了 人自然也會經常有情緒
我的認知 :人在殺動物的時候他們不愿意死,內心是帶著恨的,就好比有人駕著刀要把我們殺死,我們內心也會恨殺了我們的人,吃了帶著恨而死的動物,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我們的情緒。Sadhu Sadhu Sadhu﹌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經典語錄2? 情緒就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樣處理情緒,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與支持,讓他們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共處。如果你用轉移的方法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后就學會用替代來逃避情緒。不壓抑孩子的情緒,才是最好的。情緒的支持與認同,只是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去組織和否定,但行為規矩還是要遵守的。
自我認知:我覺得不壓抑孩子情緒,任由他釋放的前提是他在不傷害到他人和自己的情況下進行的,要不就像釘子釘進墻里,拔出來還是有眼兒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經典語錄3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會有各自的功課要修的。
這句話我特別贊同,真的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每個人也都會經歷自己的人情世故,我們也是在這樣的一個人情世故中才不斷的成長,慢慢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眾生,意識到自己是渺小的,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經歷,經歷的過程一定會伴隨著酸甜苦辣,就看你怎么去看待,世界上受苦分兩種:
一種,無知 無明的受苦,就是任由潛意識操控而受苦,同時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這樣受苦不能讓你成長。
然而 另一種,有覺知的受苦,當你感受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全然的接受它。讓這個壓抑,隱藏多年的能量爆發出來,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態度,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中經歷它。這樣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的模式,也是你茁壯成長的契機。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經典語錄4 “不要批判,不要抗拒,接納憤怒,讓這種能量自然流露出來,不要壓抑?!?/h4>“壓抑多年的情緒,就像黑暗能量,唯有帶著愛的覺知之光,才能消融它們”
“我看見我在尋求被背叛和被欺騙的痛苦感受,我全然的接納這種感受,并放下對它的需要。”
自我認知:我認為 如果人生遇到了一些你不想發生但是它卻發生或者發生出人意料的負面事情 可能會讓你惱羞成怒,淚流滿面,內心頓時充滿著怨與恨,其實要思考反思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要追溯到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父母,你從小的經歷;另一方面就是你要反思你自己,是不是你有些地方沒做好,沒做到位,才釀成這個苦果,總之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問題,不管這個究竟是誰的錯,只要是和你有關系的苦果,都有你的原因,所以一定要想自己身上的問題,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圖片發自簡書App
問:那我們該怎么面對呢?
答:學會臣服。
學會臣服,并不是要你低頭,不是對人臣服,而是對事臣服,對已經發生不能改變的事情臣服,因為無論你多么生氣,你都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你能改變的事情上努力。
經典語錄5? “選擇接受臣服,包容與原諒,對于可以改變的事情你還可以盡力去做,力挽狂瀾!”
“因為事實最大,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比拿頭在撞一面墻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無濟于事,徒勞無功?!?/h4>“其實人受的最大的苦就是:抗拒事實!”
那我們怎么做到臣服呢?這可需要太大的勇氣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經典語錄6? “臣服的第一步,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抗拒是徒勞無功的,無濟于事的,抱怨對抗負面情緒是沒有意義的,生活是給你一個體驗與成長的契機,你能經受住考驗么?”
“雖然生活留給我們一個巨大的創傷,但是我不會在上面繼續撒鹽,我會努力讓傷口愈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健康!”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