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朋友來要書單,整理過幾次,怕誤導大家就沒敢發表。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很個人化的事情,每個人的喜好不同,經歷不同,包括認知水平的差異都會影響我們對一本書的評判。
我以前給大家推薦要讀“舊書”。——來自水湄物語《三十歲前的每一天》
什么是“舊書”?不是那些破爛不堪的書籍,而是指那些你曾經讀過的書。
每個人都會有一本愛不釋手的書,又或是對幾本書印象頗深,或許你是被那優美的文筆所吸引,又或是被作者的認知所折服,但讀一遍就把它們束之高閣,實在可惜。你讀過的那些書里,還有不少值得你拿出來一讀再讀。
俗話說得好:“溫故而知新”。與其向他人要書單,不如把自己讀過的好書拿出來溫習一遍。
下面這份書單僅算是釀酒的總結,列舉了這一年來對自己幫助最大的六本書。
1.《哪有沒時間這回事》
豆瓣評分:7.6
這本書評分不是很高,但紀元老師的一本《哪有沒時間這回事》圖文并茂地向我打開了時間管理的大門,讓我開始了解、喜歡上時間管理。
從去年9月份開始更新時間管理的文章以來已有半年時間,這半年的成長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打心底里面對這本書是感恩的。
除此之外,時間管理的書籍還推薦大家閱讀《小強升職記》、《生產力》。都是對時間管理很深刻的實踐,將理論落實到行動的楷模。
2.《活著》
豆瓣評分:9.3
準確說這本書我是聽的,趁通勤時間,在喜馬拉雅上聽完了鐘偉偉(音譯)老師的朗誦版本。
之后也在kindle上讀了一遍,但還是覺得聽完才算真的明白那句:少年去游蕩,中年掘寶藏,老年當和尚,才真的理解富貴那一生的悲歡離合。
感嘆命運的捉弄,更覺得世事的無常。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余華的一句:“人是為了純粹的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情而活著。”到底是無奈還是人生的大智慧。
3.《好好學習》
豆瓣評分:8.3
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碎片化的知識讓我們變得焦慮,變得零散。缺乏系統化的認知也讓我們的進階之路很容易遇到瓶頸。
而如何系統化打造個人的認知,追根溯源,從本質上的去理解事情的真相,成甲老師的這本《好好學習》就不妨買來一讀。
4.《如何閱讀一本書》
豆瓣評分:8.5
讀書,怎樣讀?這本書中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書中推薦了很多實用的讀書方法,檢視閱讀、主題閱讀等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書中自有塑造靈魂的力量,只要你愿意,就可以開啟對自我的救贖。
5.《親愛的安德烈》
豆瓣評分:8.7
一個人的思維局限不可避免會受到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相對而言,生活在物質貧困、父母學歷水平有限家庭里的孩子,眼界就不如對應的群體。
很殘酷,但是,正視比逃避更重要。再者,作為普通人,我們依舊可以通過不少渠道去改變自己的命運。讀書、考試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迷上看各類“家書”,《親愛的安德烈》是對我觸動最大的一本。除了能感受到母子情深外,更學到了信件背后的大智慧。這一切,或許是我的父母不能給予我的。(完全不存在埋怨,只是闡述客觀事實)
最后,擇一句書中釀酒最喜歡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6.《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評分:8.3
迷茫是什么?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答案。在作者M·斯科特·派克的眼里,大部分的恐懼、迷茫不過是與懶惰有關!
我們常常會害怕改變,其實都是因為自己太懶了,懶得去適應新的環境,懶得去學習新的知識,涉足新的領域,但如果總是這樣的話如何能讓自己成熟起來呢?
整本書的核心理念在于傳遞出生活不易,向上的過程本就不是一帆風順,注定需要一路披荊斬棘。
感覺壓力大的時候都會讀讀這本書,每一次總能從這里找到一點能量助我重新起航。
而如何判定一本書對自己有用?又如何提升一本書帶給自己的價值?
羅素給出了他的答案:只憑閱讀本身并不能提高我們對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讀到一本好書,在閱讀中又感到樂趣,這種樂趣又把我們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樂趣,這才是一本好書應有的價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義。
好書千千萬,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講究緣分,以上的書籍只是近期對釀酒幫助最大的六本書,希望也可以幫到你。
我是用時間釀酒
簡書簽約作者,專注個人成長、時間管理類文章分享。寫點身邊的人和事,分享點有限的經驗,愿你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轉載請統一聯系經紀人:南方有路,微信:wwwjjn1
喜歡時間管理,想要學習時間管理的朋友添加經紀人微信備注“時間管理”等待拉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