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的格林姆塞島
北極海鸚體長26-38厘米,翼展47-63厘米,[1]體重約490克。雌雄羽色相似。寬大而鮮艷的鳥喙帶有灰藍、黃和紅三種顏色,兩頰為灰白色。顏色鮮艷,嘴大,三角形。身體粗壯,雙翼及尾巴都很短。背部羽毛呈黑色,下體的胸腹部則呈白色。頭部頂黑色,臉頰白色,腳呈橙紅色。喙在繁殖季節時會較大及鮮紅。但過后就會變得較灰暗了,色彩也會加深。它們短小的翼適合游泳。它們在空中會頻密的拍動雙翼,達至每分鐘400次。是北冰洋特有的鳥。
十九世紀前,北極海鸚曾廣泛分布于北歐地區。后來,由于不能適應迅速改變的生態環境和遭受獸類的襲擊,這種鳥已不斷減少,以至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少的鳥類之一。兇猛的水貂是海鸚的死敵。十多年前,一些水貂從別處來到這個小島上,貪婪地捕吃島上的北極海鸚。到1970年,島上的海鸚已蕩然無存。
為了拯救這一瀕于滅絕的鳥類,自去年起,瑞典有關部門組織了一個捕獵隊,將島上所有的水貂捕光。前不久,人們又從法羅群島弄來42只北極海鸚幼鳥,將它們放養在島上。瑞典有關部門正采取措施,并建立專門機構,對這些海鸚予以保護,使它們能在這個小島上重新繁衍起來。
海鸚會成群的在海上追逐求愛,它們在水面上交配。在海岸及島嶼上繁殖。雄性北極海鸚會負責筑巢,它們用自己的喙和腳蹼挖掘洞穴,巢穴深0.6-1.2米,洞穴挖掘完畢后,雄鳥會守在洞口,等待經過的繁殖期的雌鳥。巢一般是以草及羽毛來圍邊,有時甚至不會圍邊。
產卵期一般在6-7月,雌鳥一次只產1枚卵,呈白色,常綴著褐色斑點。由雙親一同孵化及喂養雛鳥。它們會用雙翼將卵抱在腹部。孵化42天左右,小鳥才能破殼而出。出生后6周內,全靠其父母捕來的魚喂養,小鳥都比較肥胖。六個星期過后,小鳥開始單獨生活,身體變瘦,再過一周雛鳥就羽毛豐滿,可以在黃昏或夜晚跳進海里,潛水自己尋找食物了,然后直到在約49天后,就可以飛到海上獨自謀生。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