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公眾號:英國那些事兒 (微信號:hereinuk)
話說,最近有一張圖在imgur上火了...
一只北極海鸚看著左邊的海鸚塑像,猶猶豫豫地想伸出小短腿,
和它做朋友....
好萌啊,是哪個兒童公園里的一幕嗎?
并不....這尊海鸚雕塑的來源出自于一個不出名的老頭,
而他為了看到這一幕堅持了45年....
Steve Kress是美國緬因州人,他從小就特別熱愛鳥類動物。
從記事起他的家里人和朋友們很多都是鳥類學家,Steve是聽著小鳥的故事長大的...
1969年的夏天,剛剛成年不久的Steve進入夢寐以求的美國奧杜邦協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工作,
這是一個非營利性民間環保組織,經常組織觀鳥和保護小鳥的活動。
在這一年,Steve就聽從組織調遣,來到緬因州附近一個叫Eastern Egg Rock的小島上工作....
Eastern Egg Rock不大,但資源豐富,美國很多常見的鳥類都在這里生活,
但在細心觀察和研究后,Steve發現島上少了一種鳥:
北極海鸚。
北極海鸚是一種塊頭挺大的海鳥,也是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的海鸚。
它們臉長得怪怪的,丑萌丑萌的....
走路的時候像鴨子一樣一搖一擺,非常可愛~
喜歡歪頭....
喜歡和同伴們碰碰嘴...
總之,是一種非常可愛的海鳥,
廣泛分布在冰島、挪威和英國,數量巨大。
曾經,在一個世紀前,美國緬因州的Eastern Egg Rock小島上也生活著大量的海鸚,
但在1850年左右,人們覺得北極海鸚的羽毛放在禮帽上很時尚,于是捕殺了大量加拿大和美國島嶼上的海鸚。
在1900年以后,很多漁民們又覺得北極海鸚的蛋非常營養,把它們的蛋就著大面餅當早餐吃,于是北極海鸚的數量又急劇減少,到了幾乎滅絕的地步....
在Steve工作的那一年,美國境內已經沒有任何海鸚了,
整個北美只有加拿大兩個名叫Matinicus Rock和Machias Seal的島嶼上生活著15萬只左右的海鸚.....
誠然,就全世界而言,北極海鸚算不上是瀕危動物,
但Steve仍然覺得它們需要幫助....
因為北美海鸚的棲息地只有兩個小島,如果出現了意外事件,比如石油泄漏,或者出現物種入侵,棲息地如此狹小的它們很容易遭受劇烈影響,最終徹底消失在北美。
為了開擴海鸚的棲息地,Steve有了一個主意:
把海鸚們重新請回Eastern Egg Rock小島,讓它們有更廣泛的陸地生活。
嗯...
聽上去不錯,但到底該怎么做呢?
Steve在海鸚的出生地上打起來注意....
北極海鸚是一種神秘的小鳥,它們鳥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上度過,
在海面上休息,在海里捕魚....
所有的北極海鸚都是在陸地上生下來的,
但海鸚雛鳥孵出來沒多久后,就會跟著爸媽在海上闖蕩,
直到5歲以后,成年的海鸚會憑借記憶在每年春天回到自己出生時的小島,
和別的海鸚們交配、孵蛋,等寶寶孵出來以后再帶著它們離開,
到第二年它們和妻子/丈夫雙雙把家還,繼續回來交配....
根據這種習性,
如果要開拓海鸚的陸地棲息地,只要讓它們在不同的小島上出生就可以了。
于是,從1973年開始,Steve帶著團隊開始了海鸚鳥蛋的乾坤大挪移....
他們在取得加拿大政府同意后,來到加拿大Matinicus Rock島上,悄悄咪咪地從海鸚爹媽的窩里第一次拿了大約200個蛋....
然后,Steve帶著特質的裝備,帶著這些外國蛋來到美國緬因州的Eastern Egg Rock小島上,
自己撫育這些小鳥,為它們建窩,孵化它們...
之后,萌萌噠的海鸚雛鳥就會生出來,由全體工作人員細心照顧,
把它們一點點養大,給它們喂魚吃....
等到年紀夠了以后,這些小鳥們會自行出海,開始自己的海洋鳥生.....
為了確保這些小鳥記得自己出生地的路,
Steve給每只海鸚都套了特制的腳環,如果這些海鸚回來了,Steve能夠一眼就認出來。
一年...又一年....
4年時間里,Steve團隊每年都目送著幾百只海鸚離開,但沒有一只回來....
普通的海鸚一般是5歲才回來,但按經驗,人工養大的海鸚3歲就到繁殖年齡,應該回來了....
實驗失敗了,怎么沒有任何動靜呢?
難道就這么嫌棄老家,老家有什么不好??
Steve站在Eastern Egg Rock小島上,憂傷地等啊等。
他覺得肯定是哪個地方出錯了,
他要用海鸚的思維來思考,為什么那些應該回家的海鸚不回家?
在詢問了各個專家、附近的漁民,翻閱了種種資料,
Steve明白了真相:
海鸚們不回家,是因為老家太寂寞了!
太寂寞了!
寂寞!
寞!
嗯....沒錯...就是這個理由....
北極海鸚是一種非常喜歡社交的鳥類,
它們喜歡和自己的同伴們黏在一起,不能忍受孤單的生活,
所以當北極海鸚憑著記憶回到Eastern Egg Rock小島的時候,它們飛一圈,
發現沒有任何同伴,就飛走了....走了....
而離小島不遠的加拿大的Matinicus Rock島有大量的同類,
遠遠比老家要熱鬧的多,于是它們就飛到了這個小島上繁殖、筑巢...
也就是說,Steve他們搞了這么久,
海鸚們又飛回起點,運氣好的話還能見到親生爹媽......
呃...這...就有點尷尬了....
Steve不甘心...
不就是老家不夠熱鬧嘛,我們營造出一個熱鬧的氛圍,
吸引你們到這里筑巢,總可以了吧!
正所謂,沒有鳥氣,我們就要制造鳥氣....
為了吸引海鸚,Steve拜托工人們制作了大量的海鸚塑像,放在島上的各個角落....
然后....就有了開頭的那張圖....
它們,真的騙過了海鸚!
可見到你啦,親人!
回老家一趟不容易。
大兄弟你張嘴說話呀!
我叫你你咋不回應呢?!
戳戳你肚子,好硬啊,有結石嗎?
你...你是不是有什么傷心事?
你....別憂郁了,要吃魚么?
這貨是遠方親戚吧....
因為這些塑像,在之后的一年,
確實有十幾只海鸚飛了回來,和塑像們說話,坐在它們身邊,在它們面前吃小魚....
但是海鸚也不是真傻。
過了一段時間它們就發現塑像完全沒有任何反應,是自己受騙了,仍然會毫不留情地拍拍翅膀離開....
為了讓海鸚們信服,Steve在島上的各個角落放置了大量的小鏡子,
當海鸚們對著塑像疑惑的時候,它們看到旁邊鏡子里會動的自己,于是又以為有同伴了....
之后的幾年,Steve進行了更高級的氣氛設置...
他在小島上裝了好幾個擴音器,用大喇叭對著天空大聲放錄制好的海鸚的聲音,
有少年少女的清脆萌音,也有成年后的低沉魅惑音,
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
當海鸚回家的時候飛過小島,就算一時半會兒看不到同伴,機器播放出來的聲音也能吸引它們下去看一看....
對Steve來說,他所做的一切就像是邀請海鸚們回家開派對,
為了吸引它們參加,他就要把派對熱鬧的氣氛烘托到極致....
經過多年的努力,
終于,在1981年6月,Steve團隊在小島的一塊巖石下發現了一只雛鳥....
這是Eastern Egg Rock小島100年來第一只有海鸚自然降生.....
在之后的幾十年里,陸陸續續有1000只海鸚來到Eastern Egg Rock小島上繁衍、生活,
還有1千多只在附近其他4座小島上生活著....
雖然數量不多,但海鸚的棲息地的范圍比之前大了很多很多,對它們的生活來說更安全。
現在,Steve當上了奧杜邦協會的副主席,
上個世紀他發明的種種奇怪的吸引鳥類的方法在全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著.....
Steve仍然在密切關注著緬因州海鸚的現狀,計算它們的數量,
心情也隨著海鸚數量的起伏而起伏....
45年來的辛苦工作就是為了給鳥兒更大的家,
也是很了不起呢~
ref:
http://www.loe.org/shows/segments.html?programID=15-P13-00020&segmentID=6
http://projectpuffin.audubon.org/decoys/mad-river-decoys-audu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