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現在越來越變成一門手藝。
之所以稱其為手藝,是因為讀書越來越成為一種需要經過反復訓練之后才能習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你習得這種技能之后,是有可能帶來巨大的收益。
別的不說,我們看得到上每天聽本書的作者們,都是靠讀書這門手藝來掙錢的。而且,據我所知,他們一篇說書稿的收入很可能超過大多數白領的工資收入。
就算你不是為了說書掙錢,讀書這項技能也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技能,不會讀書,意味著你的成長就要比別人慢一大截。
但,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面對的問題其實不是如何通過讀書賺錢,而是如何能夠讀懂一本書。
你可能會覺得,大家都識字,你怎么能說我不會讀書吶!?
先別著急,你試著回想一下自己最近讀的一本書,看看你能不能回答這樣幾個問題:
“這本書講述了什么內容?”
“你最喜歡書中的什么內容?”
“這本書對你有什么影響?”
“它的優點又在哪里?”
如果你回答不上來,說明這本書還是沒有讀懂,它對你沒有任何價值,這樣下來,就算你一年讀了兩三百本書,其實價值也不太大,你只不過是在“低水平的勤奮”。
而想要擺脫這種讀書的“低水平勤奮”,掌握讀書的技能十分重要。如果你希望能夠升級你的讀書系統,能夠有效地讀懂一本書,我很推薦你讀一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是日本知名的“筆記本作家”,同時也是暢銷書《智慧創造鍛煉術》的作者,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術也在日本商務界大受歡迎。
雖然他本職工作是傳媒工作者,但也很早就實踐和探索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應該算得上是日本的終身學習者了~關于如何通過做筆記,讓自己的知識創造價值,不斷產出新的創意,奧野宣之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就是奧野關于讀書的一套獨特的方法論。
與大多數讀書方法側重于如何速度或如何拆書不同,奧野宣之的方法側重于如何寫。準確的說是如何通過記筆記的方法將讀書的價值放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作者分別從如何選出真正適合你的書書,如何做讀書筆記,重讀讀書筆記幫助思考三個角度來提高我們“有效閱讀”的水平,打造一套獨屬于你的讀書筆記系統,真正做到“有效閱讀”。
讀好書才能讀好書
關于讀書,作者最先強調的不是如何讀書,而是告訴我們,要把握選書的主動權。
說一個數據,現在每天中國大陸出版的中文簡體書籍就已經達到了40萬冊。這意味著,你從出生的第一天起,每天讀一本書,一直讀到100歲,你也讀不完一天出版的新書。這還只是中文簡體書籍,如果算是其他語言,這個書籍的數量就更加龐大了。
這對我們讀書就提出了新要求,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隨意的選書讀書,而是一定要選擇那些我們真正喜愛,對我們真正有用的書籍,這樣我們讀書才真正有效。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出了幾個方法來幫助我們選書,分別是
記錄我們平時的靈感
收集優秀的讀書清單
找到我們關鍵的樞紐書
篇幅所限,我們無法一一細說,主要介紹一下,如何找到關鍵的樞紐書。
樞紐,是指車輪的中心,是所有道路的重要交匯處。而,樞紐書就是指那些可以幫助我們推薦好書的書。
很多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都會參考大量優秀的書籍,這些參考書目,都是他們在大量閱讀之后遴選的精品。直接閱讀這些書,就能極大節省我們選書的成本。
其實,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一本好書,往往參考書籍水平也很高,而一本參考大量優質書籍的書,書籍本身的內容也很好。通過讀一本書,找到幾十本經典書籍,這樣讀書的效率不就比我們直接一本一本的去選效果好多了~
我對此感受很深,今年年初我讀到一本新書《好好學習》,作者成甲老師附上了他在創作過程的參考書目,包括了《第五項修煉》、《系統之美》、《窮查理寶典》等經典書籍。
這本書就成為了我重要的樞紐書,我將《好好學習》全部的參考書目都列入了讀書清單,雖然讀起來很痛苦(因為很多書都很高深),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節省了大量選書的時間,這才是撿了大便宜。
所以,當我們讀書的時候,應該多留意大家喜歡的書中提到的書,有一個你喜歡的作者幫你選書,你讀書的效率不就高高多了~
蔥鮪火鍋筆記法
當我們通過各種方法,選出一本好書之后,該如何閱讀一本書吶?
奧野宣之作為一個筆記高手,他的方法也和筆記相關,準確的說,就是讓我們開始做讀書筆記。
為了提高讓讀書筆記的效用最大化,奧野宣之還獨創一種蔥鮪火鍋筆記法。
我們大多數人做筆記,可能都是一頁一頁的讀,讀到精彩的地方就停下來開始記,記錄完之后繼續讀,然后斷斷續續一直讀完。
但奧野的方法并不是這樣,在他看來,一本書至少應該讀三遍。
第一遍是通讀,中間不停歇,讀到覺得有趣的內容也不停下來記筆記,而是把他做標記,留著待會重讀。
第二遍是重讀,重讀也不是全篇重讀,而是將做標記的部分進行重讀,這次則是放慢速度精讀,認真研讀其中的精彩部分。同時再進行一次篩選,對那些你真正感興趣的內容再做標記。
第三遍才是做筆記,將兩次閱讀之后仍舊感覺很有收獲的內容摘抄下來,并記錄的你的想法。
這里需要強調一下的是,一定要是讓你真正產生觸動的內容才值得記錄,有的內容你可能過去讀過,讀完很有感覺,但這其實只是重復你既有的認知,對你的幫助并不大。而真正值得你記錄的,是那些你過去不太了解,對你認知水平真正有提升的內容。只有通過記錄這些內容,才能幫你更快的提升。
而摘抄之后,一定要記錄我們的想法。這個想法不見得是什么長篇大論,哪怕只是記錄一句:“好棒啊!”也是一種思考。你可能會覺得,記錄這么一句有什么用。其實作用很大的,你哪怕只記錄這一句,就相當于為你記憶留一下一個路標,將來你翻看這些筆記的時候,你就更有可能回想起你讀書的感受。而且,從習慣養成的規律來看,養成一個習慣最重要的不是每一次都做到完美,而是先要完成,哪怕你只記錄一句,就要比你不記錄有所進步,你才有可能記錄下去。
之后,在你的讀書筆記前加上時間,書名和作者,一篇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就完成了。
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你最終記錄和思考的內容,其實是對你來說書中最為精華的內容,可以說,這是一種專屬于你的讀書方法,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只有你的哈姆雷提被記錄下來,這不是一件非常精彩的事情嗎?
但是,想要讓讀書筆記真正發揮效果卻不能僅僅記錄,而是應該定時進行回顧整理重新思考,譬如說,每周周末將一周的讀書筆記進行整理,重新回顧,有了新的思考也可以一起記錄下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你的讀書筆記發揮效果。當你回顧筆記的時候,記錄時間書名等內容就有價值,而也只有回顧,才能讓你的讀書筆記不斷產生新的價值。
好的創作來源于好的筆記
其實很多人都做過讀書筆記。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做讀書筆記,當時要求,每周必須至少摘抄三句名人名言,每周周末完成一篇讀書筆記。
好學如我,那當然是……從來不會完成,當然,主要還是因為老師不檢查,要不然也不敢不做。
之后也曾一時興起做過幾次讀書筆記,但也堅持不下去,往往不到三天也放棄了。
每天光想著要看書就很累了,還要抄書寫讀書筆記,關鍵是不知道有啥用,實在是太辛苦了。
我們要明白的一件事是,做讀書筆記最重要的不是讀書筆記本身,而是養成一個以輸出為導向的讀書習慣。
讀書,最重要的是將書本中的知識內化成我們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是,記得住,用得上,也就是所謂的知行合一。而對書中內容反復思考和實踐,就是知行合一的重要一環。
從這個角度看,奧野宣之的讀書筆記方法就是幫助我們將書中知識內化成能力的重要工具,通過記錄讀書筆記,促進我們的思考,就能夠讓我們讀書的過程更加主動。
更重要的是,這些讀書筆記都是你思考的坐標,當你重讀讀書筆記的時候,就有可能產生大量新的創意和想法。畢竟,創意,就是一些熟悉的元素重新組合的結果。
奧野宣之就依靠記錄讀書筆記,一年寫出了50多篇書評,成為日本知名的讀書高手。用他的話說,”好的創作,其實來源于好的筆記“,他的很多書評都是讀書筆記的集錦,只需要簡單修改就可以產出一篇書評,幫助他節省了很多時間。
通過記錄讀書筆記,既能提升我們對書中內容的理解,也能提高我們結構思考的能力,鍛煉寫作技能,這真正是一舉多得,也正因如此,記錄讀書筆記才能為一種高效的讀書方法。
重復重復再重復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奧野宣之的讀書方法的核心是通過做讀書筆記讓書中知識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其中關鍵步驟是,選擇你真正需要的書,讀書過程中有選擇的記錄,記錄之后重讀讀書筆記。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通過以輸出為導向的讀書方法,能夠促進你讀書過程中的主動思考,幫助你提升閱讀效率。
但是,其實讀書這件事和我們的學習過程一樣,核心不在于我們掌握了什么方法,而在于是否反復實踐,堅持與重復才是我們成長的唯一道路。
希望大家也能一起成為會讀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