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摘錄:
在工作崗位上,有些人像頂著一顆榆木腦袋一樣,只做領導要求做的事情,但往往連被要求做的事情都做不好。很多時候,這些人并不是偷懶,而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回避思考的思維模式)造就了他們的行為模式——他們根本想不出該干的是什么,所以只求把領導交代的任務完成以保飯碗。可是,他們甚至連該怎么干好那些被交代的任務都想不清楚,因為他們的腦袋從未“用進”、只曾“廢退”,早就退化成了實心的榆木疙瘩,沒什么用處。
而另外一些人(肯定是少數),在接到任何任務之后,都勤于琢磨,思考該任務的目標、實質、意義,再據此思考完成該任務的方法。于是,他們會為了完成任務、實現目標,去做很多領導原本未曾交代的事情,最終,他們不僅能完成任務,還常常有很多意外收獲……
這就是差別。前者往往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卻“一無是處”、“碌碌無為”,后者卻在同樣的時間里“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高升”……后者逐漸會擁有更多的機會,占據更大的平臺,最終與前者成為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很多人就是這樣,堅持拒絕思考,然后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大哲學家羅素曾觀察到這個現象,他為之奇怪并慨嘆,“很多人寧愿死也不愿思考”,然后戲謔道,“實際上,他們確實死得很快。”
我的思考:
? ? ? ? 回想起以前干維修工作的時候,一項任務下來,有些人就開始盤算,需要什么工具,需要什么步驟,大概需要多少時間人手,中途會遇見什么問題。幾個問題思考下來,即使沒開始干活,基本上這項任務在腦中已經完成了一遍了。在工作中我也偶爾會留意身邊的人,發現正是這種思考的習慣,導致個人職業生涯的巨大差異。很多同事的起點,學歷,智力可以說差異非常的小,但在完成一項工作時,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這幾類情形:有些人完成的工作和他思考中的工作幾乎相差無幾,換句話說,就是胸有成竹。而有些人,盡管思考了,但是并不周到,過程會有些小意外;有些人,工作過程的狀況不斷,完全和想象的不一樣了;而最奇怪的就是某些人,不思考,只是完成別人交予的工作,俗稱打下手,幾年過去了,依然沒法獨當一面;
? ? ? ? 有時一項工作并沒有什么難度,大伙都知道流程,但是完成的進度和結果,以及對突發情況的預估卻大不相同。其中的差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思考。厲害的人是不斷思考,然后不斷總結,因此在身經百戰的過程中,對工作的判斷越來越準,也就越來越胸有成竹。偶爾思考的人,沒有完成系統的總結,也沒有訓練思考的能力,因此還是可以完成工作,但個人能力上升有限。完全放棄思考的人,只能一輩子跟著“打下手”同樣的工作,別人做了幾遍就懂流程了,獨當一面后,甚至出去自力更生,單干了。而放棄思考的人就只能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俗稱熟練工。但這種缺乏思考的熟練,沒有職業發展,甚至離開了這個崗位后就沒法生存了。
? ? ? ? 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話在思考上是絕對的真理。毫無思考的行動,只是靠感覺和經驗,盡管隨著時間的積累,會越來越熟練,但是進步的速度太慢了,發展的空間太小了。做每件事前,都能三思而后行的話,大腦才能不斷進化,行動才能越來越準確,從而翻身成為事件的主人,而不是事務煩身,做生活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