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認知學習法第二模塊的學習總結二,廢話不多說,直接上硬菜。
(三)遷移
一、概念
把一個情景中學到的東西遷移到新情景的能力
二、如何遷移
1.歸納法:解決具體案例,然后收集其他類似案例,目的是為了抽象出能幫助進行彈性遷移的一般性一般性原理。
2.條件假設法:在具體情景中學習,然后問自己“如果——,怎么辦”?或者是“如果改變問題的某一部分,怎么辦”?
3.批量思考法:嘗試思考不僅能解決單一問題,而且能解決整個相關類群問題的方法。例如,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公司,不如思考如何同時做好十家公司。
它能逼迫我們往更底層思考找到能讓公司存活的第一因或唯一因。
4.情景聯想法:多情景的遷移思考,將結構近似但情景不同的一般性原理抽離出來對照。
與歸納法的區別在于歸納法更多是歸納同類的事物,而情景聯想法是跨類別的,幫助我們理解更一般的原理規律。比如計算機模型和人腦的跨界。
遷移是需要刻意練習的認知手藝:寫下幾組不相關的事物,思考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然后想一想這個聯系還能用在哪。遷移能力隨時隨地都可以訓練,把遷移能力訓練成思維的肌肉記憶,即看到任意兩組事物會下意識思考他們的共同模式,底層邏輯。
這部分給我的啟示:
遷移能力是一種用舊知識、舊信息理解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它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轉崗轉行跨界轉型時,寫作時的比喻修辭其實也屬于一種“遷移”,遷移能力能激發創新,因為許多創新都是在學科、知識的邊緣交叉處產生的。
(四)三重心智加工
一、與組塊、記憶、遷移的關系
三重心智加工就像工廠有三條流水線,組塊是流水線上的商品,記憶是流水線經過的工作間和倉庫,遷移是組塊與組塊的合并封裝。心智加工是一個更為宏觀層面的心智運作流程。
二、來源
三重心智加工的前一個版本是雙重心智加工,出自丹尼爾的《思考,快與慢》。
進程一是快思考,是下意識自動化的本能反應,比如我們看到蛇會感覺害怕。進程二是慢思考,還沒有經過自然選擇成為你的本能反應,比如小孩子看到行駛的汽車不會躲避。
進程一和進程二中有兩種互動模式:前注意加工和壓制。
前注意加工,意味著這個加工沒有動用工作記憶參與,沒有意識到它。這就比方說你在森林散步,你的工作記憶專注在想準備發表的文章的主題結構并沒有留意周圍,而進程一一直在關注周邊的各種環境信息,但只挑出有影響的送到工作記憶加工——比如突然躥出一只老虎。這就好比一線員工不需要每天把一線的信息像老板匯報,除非出現重大的失誤或者競爭對手出現大動作,才會把信息遞交給老板。
壓制是用進程二的慢思考壓制進程一的快思考。比如有人詆毀你你會本能地憤怒,進程二注意到了你的憤怒,開始思考對方為什么這樣做,原因是什么,評估是否應該讓情緒發作。這就是進程二對進程一的壓制。
三、概念
三重心智是指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比雙重心智多了一層。
自主心智就是進程一快思考,算法心智就是進程二慢思考,也是我們平常說的IQ智商。多出來的反省心智就是理性。
為什么要增加反省心智?因為有些情況解釋不了,比如聰明人為什么會辦蠢事。傳統的智力測試只注重算法心智,但是聰明人也會辦蠢事就說明用智商高低定義聰明與否是不完備的,于是就有人提出把聰明和理性分開,把理性獨立出來叫做反省心智。
四、思維傾向
反省思維的具體表現就是思維傾向。理性的思維傾向有七種:
1.為了做出決策而收集信息的認知傾向
2.為了尋求多元觀點的傾向
3.面對問題時思維廣度的認知傾向
4.根據證據矯正已有觀點的傾向
5.采取行動前考慮后果的傾向
6.做決策前權衡情景的傾向
7.尋求細微差別以避免絕對論的傾向
到這里就可以解釋聰明人為什么會做蠢事了,因為他不具備理性的思維傾向,反省心智的理商不高。在三重心智中、反省心智可以壓制算法心智,就像算法心智可以壓制自主心智一樣。
反省心智和元認知是一回事,即思考你的思考,認知你的認知,所謂理性,不過如此。所以聰明人只有在被告知如何做的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優異。通過訓練理商,一個人可以變得很牛,完全不輸于高智商人群。
劉傳老師說投資是鍛煉反省心智的最好方式。 我個人還沒有實踐過,不做論述。
五、三重心智與學習
三重心智與學習的意義:理解三重心智有助于幫助我們反思學習的重心。沒有這個概念的時候可能我們的學習目標是為了變聰明,提高智力,就會把重點放在增加自己的知識量上。而有了反省心智的概念,我們就知道訓練思維傾向、鍛煉反省心智的高超壓制能力也是一種學習。
如何提升反省心智的能力?答案是安裝提升反省心智的心智程序,五種心智程序有助于我們做出更理性的決策,分別是:
1.概率推理
2.決策科學
3.科學推理
4.邏輯推理
5.經濟學思維
我們可以有意識得去閱讀這方面的書籍,學習這些學科的知識,去安裝更好的心智程序。
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心智程序被污化。避免污化心智程序的策略有:
1.避免安裝可能對你產生生理傷害的心智程序。比如有些宗教宣揚自殘。
2.關注影響你目標的心智程序,確保它不妨礙目標選擇的多樣性。例如宣揚“我”是唯一正確,除我之外都是錯誤的信念。
3.關注同認識世界相關的信念和模型,尋找并安裝正確的心智程序,也就是真實反映世界的心智程序。例如星座學說就不能真實反映世界。
4.避免那些杜絕自我反思的心智程序。例如一些邪教組織的教條中明確禁止你質疑、懷疑的精神。
這部分給我的啟示:
要想做出正確的決策,除了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IQ)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自己的決策體系,包括:理性的思維傾向、有益的心智程序等。這些可以通過學習不同學科的基礎理論、底層原理,并將它們搭建形成自身思維的基礎框架。
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