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中國教育發展永遠的痛,農村的教育質量和城市的簡直沒法比,關于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問題一直是近幾年來兩會熱點保留話題,熱度不減,爭議不斷。
鄉鎮學校學生何去何從?
每年這個時候是我們鄉鎮中學師生最糾結的痛,自從易地移民搬遷將鄉鎮的農民從山上搬到縣城以后,許多搬遷戶子女進城去新市民學校就讀,鄉鎮還遺留有部分學生弱勢群體,他們不是易地移民搬遷對象,父母常年外出務工,他們沒有條件進城讀書,在家也沒人管,想進城不是新市民子女,城里的新市民學校已人數爆滿,沒法擠進去,只能留在鄉鎮中學就讀。
而鄉鎮中學的教育資源本來就缺,師資配備也跟不上,教學管理難度大,教學質量岌岌可危,學校大多數時間都將精力花在糾正學生養成教育上,教學質量跟不上節奏。
目前學生厭學情緒非常嚴重,逃課現象,打架斗毆,騎摩托車,抽煙喝酒等時有發生,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師力不從心。
最近學生違紀現象越來越嚴重,連鄉鎮派出所民警都經常參與到學校的德育管理,校長和老師急在心里,卻無法管理,不可能隨時跟蹤學生,糾正他們的一言一行,特別到周五放學,派出所民警協助學生放出校門后,學生回到家里就處于“放空”狀態,造成很多社會治安問題,甚至令人擔憂。
這些學生的教育問題是目前鄉鎮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他們無視紀律,屢教不改,家長外出務工,長鞭莫及,一切都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增加了很多教育德育上的工作難度。
教師有誰愿意調到鄉鎮教書?
學生進城,教師也陸陸續續跟著考調進城,留在鄉鎮的老師基本上是沒辦法才堅守,鄉鎮中學教師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年輕教師不愿意考到鄉鎮教書。
鄉鎮的老師留下來的原因主要是教學能力跟不上,不敢去跟城里的年輕教師競爭,有的老師為當地老師,不愿意進城,有的老師因為家庭因素不能考調進城,最后就只剩下這些“老弱病殘”的老教師堅守在鄉鎮中學。
近幾年縣里也想了一些辦法,如分流城里的老師到鄉鎮支教,但在決定分流教師時,城里學校的領導都不愿意將本校的骨干教師分流到鄉鎮支教,往往安排在校內教學水平差,教育能力不足,人際關系緊張的弱勢教師來支教,明義上是支教,他們有時還給鄉鎮中學增加工作上的負擔,有個別支教老師無法勝任教學工作,只能安排輕松的雜事給他們,讓他們在鄉鎮中學混日子。
當然也有個別優秀教師來支教,但畢竟是少數,不能形成氣候,最多也只能帶好個把班級個別學科,對于整體教學成績的提升作用太小。
誰有能力來當鄉鎮中學的校長?
如果全國各鄉鎮中學都有像張桂梅老師一樣來當校長,那鄉鎮教育可能真有希望,然而事實是現在誰都不愿意當校長,也不能說校長沒有教育情懷,我希望每一位校長都是有教育情懷的,但真正有能量的校長真不多。
如果校長有能力,一般也在縣城重點中學當校長去了,很多鄉鎮的校長都只是在維持學校現狀,因為生源大量涌進城里,留在鄉鎮的學生可以說基本上是“三流”的學弱,根本無法與城里學生比,很多學生是被城里“拋棄”才回到鄉鎮中學就讀,偶爾中途培養成績有所提升,又想辦法轉學進城里去了,有時候校長費盡精力,帶著教師努力培養那么一丟丟幾個學生進步了,學生卻連招呼都不打就“溜”進城里的學校去了。
沒有幾個校長像石家莊精英中學的李金池校長一樣,能夠力挽狂瀾,將鄉鎮中學救出陷入困境的深淵,也沒有幾個校長像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張桂梅校長一樣,能夠一直無私奉獻,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鄉鎮教育工作當中,完全不顧自己的性命,奉獻一切。
為了改變山區“辦學條件艱苦落后,師資力量薄弱,整體教學水平不高”等諸多現實問題,我們鄉鎮教育工作者期待更多熱愛山區教育的教師,校長投入到鄉鎮薄弱學校中,一起揮灑青春,奉獻出你們偉大的教育之愛。
(齊帆齊微課第97篇,1484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