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開發與保護的辯證思維:“發展海洋經濟,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全面建設海洋強省”為我們推進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青山綠水,關乎民生福祉,所以,要解決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堅持綠色發展,一代接著一代干,久久為功,建設美麗中國,為保護好地球村作出中國貢獻。
只有守住青山,才有金山銀山。“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浙江湖州余村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賣品牌”,走上經濟生態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政府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強化主導作用,加大用于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同時認真履職,加強生態保護監管,企業應積極發揮主體作用,自覺把“生態優先、綠水發展”的理念貫穿到經營活動中。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因地制宜選好發展產業,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打好經濟基礎,才能提高保護能力。以前,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周邊群眾以砍柴和放牧為“活計”,今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群眾致富有了新路子,當地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改善,砍柴早已被淘汰,保護區開發強度也有日益降低。所以要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加強技能培訓,讓更多群眾有活干、能增收,減少對自然的索取。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通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幫助企業自覺形成綠水低碳的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發展過程的資源消耗和廢棄排放,不斷提高綠色產業發展水平。
找準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推動經濟發展讓生態環境保護有依仗,堅持環境保護也讓經濟發展有根基,二者相生相伴、互助共贏。政府和企業要深入研究發展思路、重點和措施,切實提高生態資源利用率,推動生態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政府掌控資源、市場配置資源,開發一點、保護一面、帶動全局,實現“全產業鏈”發展;發展生態旅游業,實現社會因生態而文明、經濟因生態而繁榮;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