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球氣候變暖,江河湖海污染加劇,霧霾天氣頻現,水土流失嚴重等生態環境問題,一直牽動著我們的神經,也牽動著輿論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深沉拷問。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它的變化直接影響了文明的興衰演替。下面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講述我今天的主題:
? ? ? ? 第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 ? ?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人們迫切希望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 ? ? ?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確立了“綠色發展”的新理念。五年間,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巨大變化。十九大報告在總結十八大以來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標和新部署.同時,向全世界發出了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莊嚴承諾。在此,我們看到了中央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的決心。
? ? ? ?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 ? ? ? 第二,如何去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
? ? ? ? 一是以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留住鄉愁
? ? ? ?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我們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總是強調“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告訴我們一味地為了經濟發展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不可取的,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并不矛盾,只要生態環境好了,好的經濟發展自然水到渠成。
? ? ? ? 這里有必要提到河北省的塞罕壩林場,習總書記號召全黨全社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其實,曾經那里也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荒原,而今成了百萬畝人工林海,創造出當之無愧的生態文明建設范例。從因林而生到與林共進,三代塞罕壩人用青春與汗水鑄就的綠水青山,在無聲無息中變成了金山銀山,詮釋著綠色發展的真諦,昭示著生態文明建設更加美好的前景。
? ? ? ? 塞罕壩的奇跡,告訴了我們這是一條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一條開創生態文明新境界的希望之路。以綠色發展帶動經濟繁榮,以綠色發展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
? ? ? ? 二是以制度建設為生態文明保駕護航
? ? ? ?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們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實施最嚴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要嚴格追責,讓制度落在實處,真正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傘。
? ? ? ? 另外,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少數領導干部扭曲的政績觀導致了只要“金山”不要“青山”,依靠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短期政績,最終導致生態環境問題多發。
? ? ? ? 為此,保護生態環境還需要加強干部教育管理,將生態指標納入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以此倒逼領導干部轉變政績觀和發展觀,在生態環保和污染防治上真抓實干。還要指出的是,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肩負起引導與監督的責任,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不能與不良行為沆瀣一氣,否則便是失職、瀆職。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的監管責任。
? ? ? ? 第三,公眾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主人
? ? ? ?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變化,生活方式對生態壞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 ? ? ? 據統計,汽車尾氣是導致霧霾天氣出現的主要原因,因為每年私家車都在持續增長,這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如果我們每個公民都能低碳出行,情況肯定會有所不同。就拿近幾年政府一直在實施的春節期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來說,成效十分顯著。這里除了歸功于政府的強制執行以外,還在于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 ? ? ? 還有近期,全國各地正陸續進入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 面對備受關注的垃圾分類,我們一些居民似乎并不看好。其實,生活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實施垃圾分類是垃圾變廢為寶、垃圾源頭減量最有效的措施,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做好垃圾分類,是一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事。而作為垃圾產生者的我們更是責無旁貸。的確,垃圾分類剛開始實施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問題存在,而不去做垃圾分類這件事。前段時間,在社區的“暑期三結合”活動中,我有給學生們講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小朋友們也非常感興趣,和家長們積極地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游戲互動中,從而深入了解了垃圾的種類及分類方法,同時,我們小朋友還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小區向居民群眾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可見,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做好垃圾分類這件事,為生態文明建設助力。
? ? ? ? 作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主人翁,我們每個公民都應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從力所能及的身邊小事做起,自覺遵守環境法規,形成低碳、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加快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還天空以蔚藍,大地以碧綠,湖水以清澈,共圓我們的美麗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