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共讀內容:第05章 更好的生活:抗擊療養院的三大瘟疫 (第一小節到P114。)
一、自讀心得(也可以是你喜歡或者有感觸的語句)
二、討論主題:從上一章威爾遜的輔助生活理念和托馬斯的養老院里的各類動物居民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在家養老的父母是不是也同樣適用?
周日是母親節,應該和母親一起慶祝,或者給她打個電話[愉快]
《最好的告別》共讀打卡-潘昱(5/10)20170514
5月14日共讀內容:第04章 更好的生活:抗擊療養院的三大瘟疫 (第一小節到P114。)
一、自讀心得(也可以是你喜歡或者有感觸的語句)
療養院的三大瘟疫是厭倦感、孤獨感和無助感。
通過一些生命花花草草或者動物能老人帶來新鮮的感覺。
為什么長壽的老人大多數都生活在偏遠的山村和農村?我想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接觸大自然,他們能更加感受生命的氣息。
或許這樣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并不會產生厭倦、孤獨和無助。
所以讓老人家養些動植物生活更加會有寄托。
如果家里有條件的可以養花種菜,甚至可以養狗養小動物。這樣他們對生命有更大的寄托。心情愉悅,對待生命積極,找到生活的意義,是活得更好的要義。
二、討論主題:從上一章威爾遜的輔助生活理念和托馬斯的養老院里的各類動物居民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在家養老的父母是不是也同樣適用?
這時候我在想我家里是不是可以養狗。
是的,一年前我家里就養了狗。
以后我需要讓他們養一些更溫順的動物,讓他們在樓頂種菜。這樣的生活很好啊!
《最好的告別》共讀打卡-星光點染(5/10)20170514
5月14日共讀內容:第04章 更好的生活:抗擊療養院的三大瘟疫 (第一小節到P114。)
一、自讀心得(也可以是你喜歡或者有感觸的語句)
這兩天讀的內容有點亂,我上次讀到94頁,這一次我就接著這點內容讀吧。
輔助生活機構不是為老年人修建的,而是為他們的子女修建的。
出于愛和關心,謝麗,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只好把他放在他畏懼的地方。
??其實謝莉所想也是我所想,我所見到的療養院,老年公寓,我都把它想象成幼兒園,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我們的說法就是老小孩老小孩,那么帶他也就像帶孩子一樣。
? 二、討論主題:從上一章威爾遜的輔助生活理念和托馬斯的養老院里的各類動物居民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在家養老的父母是不是也同樣適用?
周日是母親節,應該和母親一起慶祝,或者給她打個電話[愉快]
??我生活在農村,很少有人提母親節,還是女兒祝我母親節快樂才提醒我,相反,我的父母住在城市,商場賣家通常在節日都會渲染氛圍,制造氣氛,所以我的父母都知道母親節,他們早已經猜測到我會打電話說話的內容。如果我要沒打,也許他們還會很遺憾吧?感恩女兒。感恩有這樣的節日讓我牽掛母親。
?? ?讀完這一部分內容我理解了為什么有些退休的老人還要養雞養鴨,有的甚至還有種地,其實他們是在找一種生命的關注點。活著的理由的基本需求。在家養老的老人也可以養生物。用我們農村的土話說給自己找點兒營生,這樣就解決了需求陪伴和孤獨感。如果我的父母要養,我是可以支持的,但是如果他們要以多賺錢作為經濟來源,我就不會贊同了。
《最好的告別》共讀打卡-曾敏(5/10)20170514
5月14日共讀內容:第04章 更好的生活:抗擊療養院的三大瘟疫 (第一小節到P114。)
一、自讀心得(也可以是你喜歡或者有感觸的語句)
托馬斯相信好的生活是享有最多獨立性的生活。其目標是抗擊療養院的三大瘟疫:厭倦感、孤獨感、無助感。
托馬斯實驗最重要的發現不是說有個活下去的理由可以降低殘障老人的死亡率,而是為他們提供活著的理由是可能的。
為什么僅僅存在、僅僅有住、有吃、安全的活著,對于我們是空洞而無意義的呢?我們還需要什么才會覺得生命有價值? ?在馬斯洛人類需求5層次理論同樣適用于這里,生存是最低要求,其次是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 ?
二、討論主題:從上一章威爾遜的輔助生活理念和托馬斯的養老院里的各類動物居民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在家養老的父母是不是也同樣適用?
相比較,托馬斯的養老院更具情感,有家的感覺,在家養老的服務,除了照顧好吃住等,照顧好安全(當然現在工作因素,老人很多是請專人看護的),更多需要家人的陪伴,最好讓老人能為這個家庭做些貢獻,比如跟孩子相處,有一份牽掛和責任,會感覺自己身體不能力行了,但還是個有用的人。會更幸福
《最好的告別》共讀打卡-邱雪梅(5/10)20170514
5月14日共讀內容:第04章 更好的生活:抗擊療養院的三大瘟疫 (第一小節到P114。)
一、自讀心得(也可以是你喜歡或者有感觸的語句)
療養院的三大瘟疫是厭倦感、孤獨感和無助感。但通過托馬斯給大通療養院帶來的動物們和室內植物的實驗,由此療養院的居民降低了各類藥品的開銷。對托尼斯而言,這完美地體現了他關于生物作用的理論。針對厭倦感,生物會體現出自發性;針對孤獨感,生物能提供陪伴;針對無助感,生物會提供照顧其他生命的機會。
二、討論主題:從上一章威爾遜的輔助生活理念和托馬斯的養老院里的各類動物居民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在家養老的父母是不是也同樣適用?
母親一輩子生活在農村,她利用門前一小塊來種菜,一年四季都會種不同的蔬菜,基本上夠一家人吃。母親在家里還養雞養鴨。能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也說明母親的身體狀況和精力都很好,她就不會孤獨無助。
《最好的告別》共讀打卡-范兆周(5/10)20170514
一.自讀心得
“他喜歡周圍的人,那些人都奮發努力,熱愛科學、醫學、熱愛一切”。“好的生活是享有做多獨立性的生活”。“每個地方都有有根深蒂固的做事情的文化”“我相信死亡率的差異可以追蹤到人對于活著的理由的根本需求”
二.主題討論
輔助生活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另一種關懷模式,而托馬斯給老人院注入活力的方式,所注入的內容本身就營造出一個勃勃生機的環境,所注入內容也可以有效分散和轉移老人們對自己病情的過度關注:醫院的做法就是讓老人只能專注于自身病情,而托馬斯則讓老人們看到了生活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兩種思維出發點,給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所帶來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的養老產業方興未艾,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我始終堅信在養老這塊,中國也會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也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而且很有可能很多老人今后所入住的養老機構是其子女所工作生活的城市,那這些城市的養老機構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地方老人的習慣需要,在細節上如何更好,更完善地滿足這些需求,就是值得去開拓的領域。
《最好的告別》共讀打卡-Echo(鍾) (5/10)20170514 5月14日共讀內容:第04章 更好的生活:抗擊療養院的三大瘟疫 (第一小節到P114。) 一、自讀心得(也可以是你喜歡或者有感觸的語句) ?養老院的三大瘟疫:厭倦感、孤獨感、無助感。 三大瘟疫不是養老院獨有的感覺老年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不記得在哪那裡看到過一個統計說老年人普遍都有老年抑鬱癥,尤其是身體狀況不好的老人。所以不單要關心老人身體的健康,老人心理的健康同樣不能忽視。 二、討論主題:從上一章威爾遜的輔助生活理念和托馬斯的養老院里的各類動物居民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在家養老的父母是不是也同樣適用? 老年人的生活如果有動物陪伴是挺美好的一件事,確實能像書中説的給他們帶來活力,讓他們覺得自己還被需要,還有用,實際老人幫子女帶孩子也存在這樣的心態。養老院裡的動物居民實際的照料大部分還是員工來完成的,居家養老的父母獨自居住養寵物的話要具體分析了,如果像書中那樣的老人由有他們獨立照顧還是不可能的。 我父母原來有養狗,狗狗也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歡樂,去年狗狗15歲得了重病,需要比較複雜的照顧,這對他們來說是有心無力的。我把狗狗接走照顧直到它離世,這期間看到狗狗生病的樣子他們很難過,狗狗死後也傷心了好久。後來想幫他們選一隻貓作為陪伴被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