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剩下一天,十一月就結束了。在月末我在讀一本名為《刻意練習》的書。因為有了先前看《一萬小時》的基礎,看這本書的時候出奇地認真。
一
在微信讀書的熱搜看上這本書,故事來源是我在看完周沖的其中一篇文章后,在墻上的愿景板上記下公式“成功=天賦×自制力×刻意練習×精神集中×10000小時”而展開的。
在開初我是太渴望獲得外界某種程度上的認同。同時,我深知我能力有待磨練。于是,我在《一萬小時》后,告訴自己要在喜歡的興趣上玩夠一萬小時。套用公式,只要我在喜歡的事情上滿足一萬小時,那時我就應該能晉級打怪了。
我抱持著這樣的“想象”設定了好幾個愛好一萬小時,實例就是我將碼字的一萬小時字數化。我用上了假如,假如我要寫夠一萬小時,以我每小時一千字的速度,那我需要碼上一千萬字才能得到我想要的效果,但我目前只有一個百萬字群,因而我要寫上十個一百萬字才能及得上一千萬字。
說是容易,真正想要將空想落地的時候,心急和浮躁總是占上風。于是,堅持的枯燥感偶爾讓我產生惰性。我心想,這一萬小時可真夠漫長。
直到我遇到《刻意練習》。
二
什么是刻意練習?為什么要有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有什么用?我在看書前是十萬個為什么附身,一直在自問“為什么”。
因為未閱讀完,所以也只能將閱讀過的看后感暫時寫一小部分。在書中,作者用實例簡明扼要地反駁了來自“一萬小時”論的觀點,提出如果一個人選擇了刻意練習,也不用上萬小時就能成為專業,甚至是佼佼者。
刻意練習包括要有專注力(即精神集中),有自省力,外加刻意練習。如果這回歸到周沖提出的那個公式,其中精神集中和刻意練習就能對照上了。如此看來,只剩下自省力了。用我個人的見解去表述自省力,其實就是用上了專注后自己問自己的能力。
我從書中看到的內容套回到自己的身上。我一開始抱持的心態是堅持碼字一萬小時。只要夠一萬小時,我就是“英雄”。但現在看來,我缺少了對一萬小時的反駁精神。這也算得上是我的性格弱點,我缺少對事物反斥的能力。現在看來,唯多讀書補救了。
因為書只閱讀了三分之一,在開篇的讀后感,先記到這里。我要爭取看完、看透,然后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