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一碗面疙瘩開始的一天。湯面上漂浮著些許雪菜,味道咸咸的,嗯,是雪菜的味道。疙瘩很有嚼勁,說是吃飯嚼36下再咽最好,可這疙瘩非得72下不可(哈哈哈,我覺得)。
飛速享受完牛筋般韌性的面疙瘩,我來到第一個辦公室報到,雖然我已經是第二個辦公室的人了。緊接著去到第二辦公室,還是一樣的人,還是一樣的氛圍——尷尬。
早來的老師自組隊伍激情對話,我還是坐在窗戶邊的學生桌,靜靜地,默默地,無聊著。妹紙還沒來(明顯遲到了),我一個人。
可能是毫無計劃、沒有打算的原因導致我只能對著自己的資料發呆。
該出手時就出手,敵不動我動。
我要動,我要出擊,不能坐以待斃。小U老師太忙沒時間管我,其他老師也不帶我,對他們來說我只是一個在小U老師底下學習的實習生。妹紙來了,換了一件白色牛角扣大衣,亭亭玉立,可愛美麗。
我扭頭,轉身,起立。動作漂亮的已經看不見因為緊張而表現出的猥瑣。我怔怔地看著小U老師在認真備課,完全看不懂她備課的方式。觀察著她極速地揮筆。
“小U老師,能不能把您的教案借我們復印一下”
“可以”
由于小U老師正在使用教案,所以我們要去文印室用電子稿直接打印。
好開心要去見要么不說話,要么說話無笑臉的小I老師。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么期待見到,對,一定是想用微笑感動她。
“兩份?”
“你們兩個人?”如雷鳴般的聲音嚇了我一跳,面疙瘩在胃里翻江倒海了好一會。
還是一樣面無表情,小I老師還是那個小I老師。
【~2~】
《禮記·中庸》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事有計劃才是成功之道。
拿著教案,我開始翻書,做筆記,計劃著自己的計劃。
計劃光想不做,成功不來,細胞不在。
不能讓自己花在計劃上的細胞白費。所以一定要認真計劃、努力踐行。
順著自己腦海中的計劃我開始摸索備課的方式。在沒有正式學習備課之前,我按著自己的方式進行著:
1、通讀課文直至熟悉內容,對自己不熟悉的字詞句進行標注釋義。
2、沒有課件,但是有教案參考,所以我對應著教案熟悉上課流程。
3、思考教案上流程中教師拋出的問題,嘗試解答。
4、不可能一成不變地對著教案上課,于是我對教案稍做補充和修改。
做完這四個步驟,時間花費不多,自以為大功告成,萬事俱備。但是一場聽課之戰,讓我輸的一敗涂地。
【~3~】
今天第一炮聽課之戰打響了,緊張,興奮。
來到教室,學生吵吵鬧鬧,跟我小時候一樣。
所有的事情發生都和小時候自己看見的一模一樣。聽課老師坐在最后,手里攥著筆捧著書,一群好奇的小朋友圍著轉。
那時候我是小朋友,現在我是聽課老師。
無謂感慨過去,若不把握現在,現在就是將來的過去。
小X老師在講臺上激情四溢,舉手投足儼然是一位資深教師,其實她就是。
講臺下學生們精神飽滿,積極主動,課堂氛圍好得讓我差點忘了自己是聽課老師。
不比我們以前上學時的畏畏縮縮,現在的學生們手舉的比山還高,晃的比撥浪鼓還厲害,生怕叫不到自己。
“你說”
“汽車開的真快啊,快的像離弦的箭”
“某某某,你試試看”
“汽車開的真快啊,快的在我眼前一晃而過”
“同學們,你們看晃字是不是用閃字代替會更好呢?一閃而過”
“是的”(異口同聲)
……就這樣一來一往,氣氛好不熱鬧。
之前的自以為準備充分的想法在這課堂上煙消云散。
不是看過文章,參考了教案就已經可以了的。
課堂是生動有趣的地方,同學們開闊獨特的思維方式呈現出來的反應、老師自身的課堂反應、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其他事情,都應該被思考準備在內。
愛因斯坦說過:“使學生對老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與才。”他也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然而我才能不夠還缺乏深思熟慮,這應該是做好事情的一大忌。才能不夠就該更努力,計劃后更加周全地思考。
【~4~】
小tip:
1、在聽課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備課準備,至少文章要熟悉,不然跟不上上課的節奏。
2、備課要備充分,不懂就問,盡量思考周全。
3、上課一定要認真聽,學生聽內容但聽課老師還應該要注意學習上課的方式方法。
話嘮嘮卻不花嘮嘮的華嘮嘮:
要計劃就好好計劃,不懂就死皮賴臉地問,反正不會多塊皮少塊肉。
摸爬滾打后的傷很痛,但只要不是痛到失去生命,請勇敢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