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新錄制以前講的小故事,每次的重復,都收獲到不一樣的感悟。
要想講好一個故事,除了內容外,還需要下面幾點。
1、細節刻畫
講述的時候,一定要有具體的細節,要給聽眾展示時間、地點、氛圍、對話、神態、表情、心理變化等等。比如:一個男子和一個穿著夾克手中拿著煙斗的男子,哪個會在你腦中產生畫面?
這就是細節的力量,畫面感十足!
2、入戲體會
講故事時,盡量讓自己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故事角色的心理和情緒,語氣語調自然而然到位了。
比如:如果你講一個關于希望的故事,而你的內心是充滿絕望和沮喪的,那別人只會感受到你的負面情緒,故事效果也會適得其反,你要講什么類型的故事,就把自己的情緒調整成同樣的調性。
像演員一樣,進入故事場景!
3、反差對比
故事情節留有懸念,形成反差,是吸引聽眾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小技巧。
比如:漁王兒子的撲魚技術卻不如普通漁民家孩子,這就引人好奇(有懸念);原來是:漁王兒子撲魚時是漁王全程陪護,而普通漁民卻是讓孩子獨自出海(有對比反差)。
有對比,才凸顯出主題!
故事的三個關鍵點,時時回顧,時時踐行。
1.本周為了練好口才,我的行動和成果有哪些?
(1)錄制7期語音節目(喜馬拉雅聽APP);
(2)在小打卡上,每天打卡;
小故事:①烏鴉來學歌;②你炒菜,我開車?;③調皮的袋鼠??;④你才是“豬”!;⑤愛迪巴的秘密?;⑥老牛吃草?;⑦身體的變化會第一時間帶動大腦的變化??;
2.本周在訓練過程中,發現自己哪些進步和優點?有哪些感受想分享?
a. 打卡監督機制——借助外界力量,督促自己前行。
b.重復的力量——隔了半年之久,重新錄制同一個故事,又有不一樣的體會;正如好書好故事,讀十遍錄十遍比讀一遍錄一遍的感覺是非常不同的。
3.本周在訓練過程中,發現自己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什么?自己想到什么解決方案?
問題:熟悉的故事,錄制不出熟悉的味道(即生動性少了很多)。
反思:也許是因為熟悉故事,所以并沒有再深入思考;覺得自己以前錄制那么多遍,現在應該輕而易舉吧,但錄完之后再聽,發現卻不一樣。
4.你希望被教練點評的一期節目名稱是什么?(至少錄了兩期節目哈)
希望Tom教練點評:身體的變化會第一時間帶動大腦的變化
5. 重復的力量
好書好文章好故事,都值得讀很多很多遍,每遍都有新發現,都有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