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第一定律:必須磨耳朵。
磨耳朵這個概念隨著近些年來繪本閱讀的風靡,磨耳朵的理念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磨耳朵到底在磨啥?其實就是聽音辨音能力。聽音辨音能力表述比較專業,我們不妨舉個實例。“牛”和“劉”,“我姓劉,不姓牛。”n和l您能說區分開嗎?“一般人”和“一幫人”前鼻音n和后鼻音ng,您能區分清楚嗎?存在類似問題的學習者,需要針對性的訓練自己的聽音辨音能力。
人的聽音辨音能力是逐漸減弱的,成人一般都定型了,改起來需要自己費點功夫。小孩就不一樣,分水嶺是9歲,即小學三年級,9歲以前,通過有意識的練習完全可以達到英語為母語的孩子的水平,9歲后就比較困難。
磨耳朵分為泛聽和精聽兩種,泛聽非常適合0-6歲階段,這一階段,你播放什么內容,孩子通常都是接受的。經典的童歌童謠、繪本故事成為了大多數媽媽們的選擇。但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小學,很有主見,拒絕聽一些你提供的磨耳朵素材時,那你就應該采用接下來Tyger給你提供的訓練方法,快速提升孩子聽音辨音能力。訓練方式非常簡單,如圖所示:
你首先讓軟件發音:boy
然后問一下孩子:請問oy發什么音啊?
孩子回答:
回答正確,給孩子加一分。
再來一個,coat
這種訓練方式加到100分時結束。孩子的訓練100詞后,他不僅耳朵被你打開了,連同他的拼讀意識也被你訓練好了。每當他學習一個新單詞,他都習慣性地啟動辨音程序,將聽到詞的每個發音音素都拆分出來。
需要強調的是,Tyger提到的磨耳朵并非簡單的聽英語,很多家長讓孩子聽英語的做法就是把音樂播放器打開,這種聽英語的方式不僅低效,而且無益。因為聽英語是一個單向的過程,缺乏互動,孩子們通常都不喜歡這種方式。Tyger推崇互動中磨耳朵,家長提問題,孩子來回答,目標100分。
磨耳朵一定是互動的過程,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一味的聽而缺乏互動,孩子們很快就將英語變成耳旁風,自動屏蔽。記住Tyger的話:互動數分鐘,頂得上泛聽數小時。我們在來互動一次,Iphone的phone,請問ph發什么音啊?Ph+o-e+n,非常好。平時渾然不覺,通過提問才恍然大悟。細心的家長估計會問,Tyger老師我怎樣才能問出你這這樣的問題呢?不用擔心,借助游戲軟件就能問出高質量的問題。因為軟件中已經將各種組合都已經設置好了,大家只需提問,保證都是優質問題。這款游戲軟件,就是為了打造您孩子的超強聽音辨音能力。
英語第二定律:必須培養拼讀意識
英語是拼音文字,通過拼讀來啟蒙英語是不二法門。我們聽課的家長中肯定有一些已經接觸過自然拼讀,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自然拼讀要記很多組合很多發音。覺得自然拼讀比音標還難。今天大家遇到的是教學自然拼讀的高手。所謂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學拼讀首先要培養孩子的拼讀意識。什么是拼讀意識,即單詞的音形對應關系。或許有些家長還搞不清什么是音形對應關系。沒關系,跟著Tyger來,Happy,Candy,Lucy,有沒有發現,任何單詞,你聽到便可以拆解出來發音來。這些發音和拼寫之間是有關聯的。我們越早培養孩子的拼讀意識,對孩子的幫助越大。意識走在能力的前面。意識到位,能力才能快速提高。
那怎樣培養孩子的拼讀意識呢?非常簡單。如圖所示:
請大家配合Tyger將手指摸著自己的聲帶。仍然以Tyger的名字為例,大家跟著我讀。Ty-ger,手指會不會感受聲帶的振動呢?肯定有震動對吧?不然就出問題啦。仔細感受下,當你念Ty-ger這個詞的時候,你的手指麻了幾次?對了,麻了兩次,麻了兩次說明Tyger這個詞是兩個音節的詞。再來,computer,麻了幾次呢?對了,麻了三次說明是三個音節的詞,我們切兩下;supermarket,麻了幾次呢?對了,麻了四次。
孩子會很喜歡這個游戲,非常直觀,你可以趁熱打鐵,把學校課本上的單詞也按照這種方法和孩子互動。孩子一下子對單詞有感覺的。接下來,你還可以引導孩子根據發音來切分音節,例如:
Tyger? ? Ty/ger
Computer? ? com/pu/ter
來一個難一點的,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 Car/bo/hy/drate
你有沒有發現,當一個單詞按照音節切分開后,立馬就能感受到音形對應關系。Tyger有句名言:聽詞切分是本能。本能與生俱來,你只需要鼓勵孩子根據發音來切分音節,激活他的本能,他將變得越來越自信。長難詞只要敢于切,就沒有記不住的道理。
拼讀意識有多重要,Tyger講個小故事。Tyger有一個學員,媽媽是學校校長,爸爸是領導,找到Tyger學拼讀。這個孩子很聰明,但就是討厭英語,據媽媽說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被英語老師傷了自尊心,從此不學英語,上課趴著睡覺。找到Tyger時,孩子已經五年級,上Tyger的課,也是趴著愛理不理的樣子。你們猜猜,他后來學會拼讀了嗎?沒有,他根本不聽課哪能學好拼讀呢?但發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期末考試,孩子的英語成績從原先的四五十分猛增至八十三分。后來她告訴我,雖然他啥也沒學,但他看著同學切啊分啊,耳濡目染,具備了拼讀意識。再后來,這個孩子認真跟著Tyger學習了拼讀,考上的深中的國際班。拼讀意識比拼讀能力還重要,意識走在能力的前面。
英語第三定律:必須突破Sight Words
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有句名言“不學語法,人們不能很好地表達;但是如果沒有詞匯,什么也表達不了。”威爾金斯尤為看重詞匯的重要性,他說任何一種語言能力都細分為聽說讀寫四種。從詞匯的角度,聽有聽的詞匯量;說有說的詞匯量;讀有讀的詞匯量;寫有寫的詞匯量。不僅如此,一個人的聽力詞匯量一般大于他的口語詞匯量,因為輸入決定輸出,聽是輸入,說是輸出,聽決定了說;與此同時,一個人的閱讀詞匯量一般大于他的寫作詞匯量,同樣是因為輸入決定輸出,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
聽說讀寫詞匯是怎樣生根發芽呢?它們有沒有一個共同的基礎?答案是肯定的。聽說讀寫能力都依托于?315個英語中最最常用的詞匯。 請大家記住這個數字,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這315詞是美國學者E.W. Dolch 博士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針對當時兒童英語讀物進行系統分析和統計后整理出來的。它包含兩部分,一是英語初級閱讀中最常使用的220個詞,二是兒童圖書中經常出現的95個名詞。
套用史學大家司馬遷的一句話“有些詞重于泰山,有些詞輕于鴻毛”對于這類重于泰山的詞,我們該如何學習呢?
自學第一步,“摸一摸”。摸喉嚨辨別音節個數。
自學第二步,“切一切”。切單詞好比切西瓜,孩子切西瓜一定不如你切的好,你切西瓜就不一定比賣西瓜的人切的好。敢切比會切更重要,西瓜只要切開就能吃,和好看不好看沒關系。單詞也一樣,只要敢切,就對記憶有幫助,敢切比會切更重要,請記住Tyger的名言,聽詞切分是本能,你的目標是激活本能。當孩子沒切好是,不是說切錯了,而是應該說,寶貝,根據發音,是不是切在這個地方更好呢?如果你能完全按照Tyger的建議操作,放棄“對錯”的評價方式,而是鼓勵孩子嘗試,切得不合適,就引導孩子切到合適的位置,你的孩子的本能很快就能被你激活,記住Tyger的名言:聽詞切分是本能。
自學第三步,“畫一畫”。如圖所示:
通過“摸一摸”、“切一切”、“畫一畫”三步幫助孩子建立起閱讀詞匯量。中國的考試分兩種一種是單元測試,一種是選拔測試。單元測試測試目標是知識,考的是階段性記憶成果。選拔型考試是中考、高考、雅思、托福等關鍵性考試,閱讀詞匯量不能直接幫助孩子立馬拿單元測試的高分,但是這些最最重要的詞匯是孩子閱讀能力的火種。要知道,傳統的按照教材走的方式一定是獨木難支的,只有順利開啟課外閱讀的孩子才有大前途。順利開啟閱讀的孩子不僅單元測試優秀,更重要的是面對中考、高考等關鍵性考試時,照樣能高分。選拔型考試,考的是能力,沒有扎實閱讀積累,是不可能取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