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在閑暇之際,看了劉瑜的《送你一顆子彈》,讀到了一句話,讓我的內心有了一點小小的感觸?!白サ綘€牌固然不幸,但更不幸的往往是抓到好牌——好但不是最好的牌?!?br>
? 有時感覺人生就是在這樣一種不算太差,也不算太好的境遇中平穩地前行,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穩定,所謂的知足。也許你的經歷在別人眼中算好的了,但只有你自己明白,其實它并不是最好的,至少并不是你內心所最期待的。
?有時候會覺著,哪怕我的人生“差”那么一點,是一副“爛牌”,不能滿足根本的生理需求,例如住房、吃飯、穿衣、上學、醫療,那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去改變這破敗的生活,因為在這些問題面前我沒有退路。但當你手中已經握著一副“好牌”的時候,你也許會覺得有些茫然了。也許你知道現在的生活還并不是所期待的最好的生活,但對現況的一種“基本接受感”(也許是基本的滿足感,但卻并不完美),或許是長時間努力奮斗所帶來的倦怠感,亦或許是對以后奮斗道路上將面臨的艱辛的一種逃避感,使你安于現在的“好”生活,漸漸放慢了前進的步伐,沒有當初的那種銳氣,放棄了去追求更好生活的權利。也許這就是我們長期體現的一種“中庸”之道吧。
?想到這里,感覺自己二十多年的生活像錄像帶一樣,一幀一幀地在腦海中回放。從小學讀書開始,老師經??湮摇奥斆鳌?,成績也算前幾名,這個“幾”卻永遠沒有小于“四”,但當時感覺這并不影響到老師對我的夸獎。在升學考試時,有三個同學被重點中學錄取了,我還是那個“四”,當時看著父母失落的背影,我的心里有了內疚的感覺。后來父母還是繳了擇校費,在當時也是一筆較大的開支了。
?上了初中,我努力了很多,得到了本校高中尖子班報送的名額,覺著本校也算市重點中學而且離家近,父母也傾向于這里,就選擇了留校。其實當時班上排名第一的同學LL,也是我的好朋友,鼓勵我跟他一起考三中(當時市最好的中學),說我的成績拼一下還是有把握的,我卻偃旗息鼓了。
? 通過高中三年的學習,最后高考也算考了個不錯的分數,當時填志愿時,也希望著投一下全國前十的大學,但看著往年的錄取線,又怕第一志愿錄不上,而且父母也覺得我一人在外求學太艱苦,最后選擇了一所本市當時算是最好的大學,錄取不成問題,覺著學醫也還算不錯。但自己心里也知道,它在本市算最好的大學,在全國,它也許只是算好而已,并沒有那么特別的好。
也許小學時,是挺聰明的,但現在才發現“聰明”和“智慧”是有本質區別的;也許中學時,是挺認真努力的,但是努力是需要堅持的;也許填志愿時,讀的大學也算挺不錯的,但現在發現它永遠沒有當年自己心中的那所大學好。
? ? 為什么“好”與“最好”之間的這條路如此人煙稀少?為什么我們在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美好之后,鮮于去追求自己內心的美好呢?你的人生如一把“爛牌”時奮斗拼搏的決心,為什么就漸漸消退了呢?也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那個充滿夢想、充滿抱負的你,為什么就變成了如今默默按部就班的你?希望每一個讀到這里的人,都能深刻地問問自己的內心,你是否對現在的生活已經滿足。也許在追求“最好”的途中,你會失敗,你會失去更多,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失敗,而是“本可以”;也許你會覺得人到中年為時已晚,但人生的路上,重要的不是速度和終點,而是沿途的風景與你自己的心情。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愿你我共勉,做一名追夢路上永不停歇的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