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勝利至今,七十二年了。它現在更多的是作為歷史而不是作為記憶存留于人們心中。
? 過去的究竟有沒有過去,只有自己最清楚。在二戰中,有太多亞洲女性被日軍摧殘,她們有的已經在在過程中死去,有的難以忍受羞辱而自殺,只有少數活了下來,這些女性來自中國,來自韓國朝鮮,來自其他亞洲國家。那是她們抹不掉的記憶,是使我們痛心的一段歷史,我們希望有人給她們一個說法,我們和她們,都在等待一個拖欠了七十二年的道歉。
?
? ? 看《二十二》,不像是觀看一部電影,而像是在完成一個儀式,一個對這段歷史正面對待的儀式,一個對這些年邁的老人表示敬佩的儀式,一個對三萬多名眾籌參與者感謝地儀式。從廣電的龍標到最后的合格證,我完完整整地看完了所有鏡頭,所有字幕,我真的很感動。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能有人愿意站出來拍攝這樣一部純粹的電影,真的不容易,我看到了真正中國電影人應該有的樣子,有尊嚴,有堅持,有社會責任感。
? 這部片子的藝術水準很高,沒有任何多余的東西。但不得不說,我覺得有點太舒緩了,力度不夠,這種力度大概只能起到科普的作用,會有少數人愿意去幫助他們,但最后很可能是杯水車薪。
? 這些老人經歷了其他人不曾經歷過的苦難,她們活了下來,簡簡單單,樂觀善良。她們的生活條件并不好,但卻活得很知足。原以為經歷的那些事會讓她們一蹶不振,可沒想到她們是那么堅強,活著活著,嫌棄的目光越來越少,她們活成了可敬的人。
? 風雨過后,她們像是被雨水打穿的樹葉,奄奄一息,雖然她們心態樂觀,但確實也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年紀。從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現在僅存的八個人。為她們討公道的征程舉步維艱,而她們離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 《二十二》是一個機會,可以讓大家認識她們,幫助她們,保護她們。讓越來越多的人為被迫成為“慰安婦”的受害者發聲,還給她們應有的尊嚴。
? 整部電影都讓我哽咽,直到最后,音樂,歌聲,自然以及滾動的眾籌名單出現,我的淚腺終于崩潰了。這是我個人認為燕池唱得最用心的一次,最簡單也最動人。
? 二十二可以是什么,它可以是一個正青春的年紀,可以是泰勒·斯威夫特的一首歌。二十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可以大到裝下所有女性,可以小到我們每天都害怕它再減少。
? “慰安婦”這個詞,對于受害者,對于女性,都是一種傷害,一種不尊重,我希望它永遠成為歷史,不再被人“學以致用”。
? 當年被日軍帶走的女性中,有的還不到十歲,她們還沒有看到世界就已經被黑暗吞噬,她們失去生育能力,遭到身邊人的唾棄,這是她們一輩子也走不出的陰影,也是女性群體的重創。我們需要日本政府給予一個正面的道歉,即使這件事過去了七十二年,即使這些受害者在一個個死去,我們也不會罷休,日本政府欠的不僅是對受害者的道歉,也是對所有女性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