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導向(Results Oriented)”不是一個新鮮名詞了,在各個企業(yè)組織中宣導了無數(shù)次。那么什么是結果導向呢?所謂結果導向就是站在結果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結果是實施一系列行動之后產生的影響,它是客觀事實,既可能是達到預期的,也可能是超出預期或甚至與預期相差甚遠的;它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結果往往會被視為過程的總結,在結果導向中,結果完全代表了過程,結果出現(xiàn)后,過程不再有實際的意義。
要貫徹結果導向,意味著我們需要:
- 以達到目標為原則,不畏困難所阻撓。
- 以完成結果為標準,沒有理由和借口。
- 在目標面前沒有體諒和同情,只有是或者非。
- 無論是誰的問題,沒有達到預訂目標,就是自己的責任。
結果導向看上去不近人情和強人所難,但是它是最方便客觀的衡量和推進項目的一個關鍵方法。切實貫徹結果導向可以有以下好處。
首先,能夠很清晰的明確責任人。在快速發(fā)展的組織,很多事情分工界限是很模糊的,完成一件事情的某些環(huán)節(jié)甲乙丙丁做或不做都沒問題。如果不用結果導向,就會出現(xiàn)踢皮球的情況發(fā)生,“這個不在我職能范圍內,需要找其他部門。”,“這個內容有問題,需要另外的人改好了才行。”等等。有了結果導向,考核負責這項任務的人的主要指標就是目標是否達成,而不用陷入不同組織之間的不明不白的分工中。
其次,能夠轉變負責人的思考模式。結果導向會讓負責人對結果負責。結果導向讓負責人從一個職能職位變成了一個項目職位。除了要完成職能需要完成的任務外,為了很好的完成目標,還需要綜合考慮項目的各種風險,各種干系人以及各種進度安排。實施結果導向,人人都是獨當一面的項目管理人員。
再次,能夠提高組織效率創(chuàng)新及合作。結果導向衡量績效的標準是目標是否達成,在有限資源情況下,提高效率、創(chuàng)新、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結果導向牽引負責人想盡一切辦法完成目標,如果需要完成十分有挑戰(zhàn)的目標,效率、創(chuàng)新、合作能夠提升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最后,能夠成為一個衡量績效的客觀標準。很多組織中的人十分忙碌,在做績效考核的時候就會跟主管訴苦:“我這個季度十分辛苦,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往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成為了打破客觀公平的一個毒瘤。在目標導向的框架下,不存在苦勞這一說,只有是否完成了目標達成了預期的結果。苦勞只是低效率的一個表現(xiàn),如果目標沒有完成,這些都是被浪費的成本。
當然了,結果導向也會有一些負面問題,比如不擇手段、瞞天過海等問題。我們也需要在貫徹結果導向的同時,做好規(guī)則的制定和結果的檢驗,防患于未然。
最后總結一句話:別說你努力了,請給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