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的培訓還沒結束,估計要到12點了,雖然從早到現在感到身體很累,但大家精神還是很興奮,正在做教練布置的作業《后備母豬引入隔離馴化程序》,通過一天的學習,上午理論,下午實操,完整學習了規模豬場引種的一整套流程和標準,尤其是對后備母豬選擇的標準進行了細致的學習,后備母豬是每個豬場的后備力量,很多豬場生產成績不穩定以及母豬淘汰率過高(二胎綜合征)都跟后備豬引種不規范有關,現在把今天學習感受比較深的一些內容分享給大家。
1、選后備豬尤其是選原種豬一定要關注種豬的系譜,公豬重視父系指數、背膘指數、生長指數,母豬重視產子指數、斷奶窩重指數
2、影響后備母豬三個最重要的方面,產子數、哺乳、使用壽命
產子數,主要觀察體長(子宮成正比),陰戶大小(不低于三分之二的尾根橫截面積)
哺乳,母豬乳頭,不低于7對,無瞎乳頭,乳頭間距正常,腹線平整,肚臍之前四對乳頭
使用壽命,主要觀察豬蹄狀態,不要鐮刀型蹄,不要直蹄,不要軟蹄,關節正常無硬包
3、母豬引種后必須隔離馴化,這是很多豬場沒做好的環節,我把今天學習到的感受比較深的和大家分享一下。隔離最好有專門的隔離舍,隔離馴化時間不低于8周,隔離期重點關注母豬健康,性能再次評定,一定要保護本場母豬不受后背豬群影響,避引入新的疾病。
馴化主要分三個方面
1、免疫馴化,用本場同源疫苗免疫,避開剛引種的第一個星期
2、呼吸道馴化,可以先用保育豬唾液進行馴化,用繩或麻袋讓保育豬撕咬,然后換到后備母豬撕咬,讓其感染;然后可以用淘汰母豬(最好頭胎淘汰母豬)糞便飼喂后備母豬;最后可用母豬胎盤飼喂后背母豬,三步分階段進行。避免感染嚴重發病。
3、最后將本場淘汰母豬和后備母豬混群飼養,徹底接觸本場病原微生物
隔離馴化后一定要健康評估,可以采用臨床檢查,采血檢測,一定要確保本場豬群沒有新發疫病
? ? 另一內容主要是母豬體況評估,背膘測量和體況打分,今天不多介紹,明天再與大家分享
最后與大家分享與養豬無關的一句話
如果你受不了學習的累,又怎么咽得下生活的苦?。。?/p>
獻給這個時間還在學習的我們和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