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分享課《走出八大誤區(qū),輕松提升自律》有說到你的問題就是你的成長契機,當時只是當成一個信念去使用,以前雖然也隱約知道,但是遇到自己感覺難以勝任的問題依舊是小我逃避,當成信念去使用的時候,明顯感覺自己的面對問題的勇氣有所提高。今天聽完課感覺更有了解,也更有信心去解決一個可能在恐慌區(qū)的問題了。
遇到問題的不同狀態(tài)
永澄課件
我們從能力、情緒、意愿度、干勁四個方面來劃分問題。大家都有類似上圖的劃分和臨界點。豎分的三區(qū)則對應著心理學的“認知世界三區(qū)理論”
認知世界三區(qū)理論
1.舒適區(qū)、停滯區(qū)
能力簡單、無情緒、覺察不到意愿和干勁,因為簡單,動動手就能完成
2.學習區(qū)、成長區(qū)(有效成長區(qū))
能力上有點挑戰(zhàn)、情緒積極主動、意愿程度高、充足干勁。心流模型:挑戰(zhàn)略高于自己,會很開心,越做越有成就感
3.恐慌區(qū)、升級區(qū):
很難,情緒消極,意愿低,沒干勁,小我逃避
讓自己生活在學習區(qū),才可以有效成長,不斷突破。
問題和成長的關系
- 問題是成長的基石和契機
- 今天掉過的坑就是明天的護城河。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面對它,去解決,沒解決再去做,直到解決。解決問題必然帶著技術、知識、技能、素養(yǎng)、才干的積累和提升。能力提升了帶來了價值的正向積累,從而獲得成長。
成長是從價值現(xiàn)狀到價值目標的過程。
能力提升造成價值積累,和成長正相關。當問題解決了,能力、價值、成長,就打通了。
在AB階段,解決問題是指解決了問題,B指正在解決。這個階段為什么與眾不同。因為在AB階段放棄了,就被困在問題里了;糾結了就會內(nèi)耗,不能獲得能力提升和價值積累;突破了后續(xù)就自然出現(xiàn)了。AB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階段。
關于問題到成長之間,最難就難在還沒有解決的階段。面對問題,有不同選擇,有的人放棄,有的人暫停再繼續(xù),最麻煩的是選擇內(nèi)耗的,被情緒控制,不喜歡不愿意不行動,一直在逃避。
自律到底用在哪
自律用在從問題到成長整個過程的關鍵階段。
必須先調(diào)用自律,然后調(diào)用情緒解決,再調(diào)用問題解決,連續(xù)調(diào)用三種能力,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變成成長的基石。
自律讓你擁有勇氣! 有了自律,你就能站住腳,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能力提升悖論:如果要有成就感,必須先有挫敗感。沒有挫敗感,就不會有成就感。
每個人做事都期待擁有成就感和快感。稍微有點難的事,又不至于特別困難,也就是在學習區(qū),愿意去挑戰(zhàn),挑戰(zhàn)成功,會擁有巨大的成就感。
學習區(qū)又有個重要特點,會出現(xiàn)不達標的狀態(tài),因為有點挑戰(zhàn),能力不完全能hold住,所以一定會有不達標,會產(chǎn)生挫敗感、痛苦。
很多人遇到挫敗感就放棄了,不去解決,逃避,就不能成長。
當有挫敗感時,直面它,直面問題然后解決,再才會有成就感。而自律能讓你能去直面。
本質(zhì)三大核心要素:
1.推遲滿足感
2.承擔責任
3.尊重現(xiàn)實
推遲滿足感
- 滿足感是屬于大象,也就是小我的滿足感
- 情緒:愛帶來貪婪,怕帶來恐懼
小我是來自于情緒。情感有兩種情緒,愛和怕,愛帶來貪婪,想要更多,怕帶來恐懼。小我趨利避害,想要成就感,就要忍受之前的挫敗感和痛苦,不能忍受剛開始痛苦,后面的快樂就沒有,同樣享受小我對于當下的逃避,就沒有了未來更大的價值。
滿足感是小我的應激反應,一個刺激會立刻產(chǎn)生一個反應,這個反應讓你去逃避,小我目光短淺只管當下的利益和傷害。要忍受當下的傷害,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和成長。
我們要推遲的,就是小我在某一個時候快速往前跑或者一點都不跑的滿足感,要增加有意識的覺察。
分身術是自律的基礎,真自由是自律的本質(zhì)。
分身術不夠的,刺激和回應之間有選擇權,但是很多人的選擇是很奇怪的,還是選擇了推卸責任、逃避等等,自我意識在沉睡,依然沒有覺醒。這就是沒有自律帶來的巨大問題。分身術是增強覺察,推遲滿足感是在做一件重要的事:重新排列痛苦和快樂的順序。
重排痛苦和快樂的順序
原來的順序是小我的快樂在前,理性自我的痛苦在后。推遲滿足感是讓小我的痛苦在前,自我意識更大更廣泛的快樂在后,所以自律第一步推遲滿足感在:重排快樂和痛苦的順序。
實現(xiàn)改變必須三步走:認知、認同、踐行。
認同與否看你自己,關鍵在于實踐。
在你遇到困擾、情緒波動、巨大問題時,你能不能用推遲滿足感去重排你的順序,這才是核心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