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單純的講述式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科技快速進步發展的社會了,更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這時候,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技術優勢是可以利用技術有效的改進傳統教學方式、方法,構建新的教學形態,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服務,同時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本次共讀的第二模塊就是“技術優勢”,第一講是通過“實做示范、基于學情的教學決策、多視角呈現3D圖像、作品收集與比較、無縫學習”來說明信息技術為課堂帶來的變革。實現方式諸如實物提示機、IRS即時反饋系統、3D現象技術等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魅力。讓我想到在地理課堂中等高線的學習,山體不同海拔是如何變成等高線平面圖,老師無論如何畫圖或是講解,都不如視頻中立體動畫呈現的簡潔清晰。老師不必講太多,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服務教學,如果能在課堂上恰當地利用更多的信息技術資源,學生對學習內容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信息技術不僅在時間上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課后也能對課堂回顧和對知識拓展,同時在空間上也滿足了不同的教學需求。所以,本模塊中“教學視頻如何有效幫助學生學習?”這一講我很感興趣,也有很多思考。在道法和地理課堂上,我應用了很多視頻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每節課占用的時間大概4-7分鐘左右,很多學生看完視頻后感悟頗多,有時候會導致很多學生的想法沒辦法在課堂上分享,這一點確實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閱讀,我了解到翻轉教室,了解到微課。書中介紹的“碼卷”和“碼書”為微課視頻提供了一個高效實用的應用方案,真是太巧妙了。這也許為我與學生的教學活動打開了新思路。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可以把本周要學習的課程中使用的概念視頻、情境視頻以二維碼的形式,印制在紙上,旁邊留有空白,讓學生寫下對此視頻的思考過程。在收到學生的反饋后可以有效地針對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明確學生在哪一概念上掌握情況良好或是有哪些不足。也可以讓每個學生的想法與小組內其他學生的想法進行碰撞,從而在“同化-調適-平衡”中達到思維與能力的深化。學生在學習后有不足之處仍可以掃碼觀看講解視頻,幫助其理解知識點。,這一過程不僅讓學生對未知的探索,培養獨立思維的能力,同時也是對第三模塊“發現式學習”的嘗試。
在這一模塊中,收獲很多。在清楚認識到信息技術優勢的同時,也要明確教學活動還是要發揮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立德樹人,促進學生能力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教師秉持著深厚的教育情懷、優質的教學經驗,再加之信息技術的輔助,會給教學活動帶來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