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我檢討一下,在讀書計劃的第一天就沒完成任務,具體原因在此不贅述,希望以后能緊跟大家的腳步,不掉隊。下面進入正題!
本章是以一個送賀卡會收到回禮的小實驗引出了“互惠原理”:要是人家給了我們什么好處,我們應當盡量回報。又用埃塞俄比亞在窮困潦倒的情況下向墨西哥捐出賑災款更加證實了這一原理。
用克利須那協會為了達到乞討的目的而向被乞討人施予小小的禮物,而被乞討人采用的方法是避開他們的例子來證明互惠原理巨大的社會地位;用安利的“臭蟲”套裝證明了互惠原理在生意場上的巨大威力;用世界大戰中落單的士兵用一片面包得到了德國士兵的“恩赦”和黛安因拒絕了邪教組織的幫助而躲過了一劫的例子證明了互惠原理在人際關系中也存在著巨大的威力。
接著又返回來推敲證明了互惠原理適用用于強加的恩惠,哪怕一件禮物讓人討厭到一有機會就扔掉的地步,也仍然管用,仍然可以拿來利用;以及互惠原理可觸發不對等交換,當事人會因受到了小恩惠而給予更大的恩惠。
本文作者落入小童子軍的“圈套”后作出的像大學生提出高要求后的讓步實驗證明了互惠式讓步的真是存在以及其巨大威力。而其最關鍵在于小要求相當于大要求來說是一種讓步,而一般人是難以拒絕別人的讓步的。
所以說我們順從戰場上真正的對手是互惠原理,而我們應該怎樣技巧的拒絕呢?
顯然通過毫無目的送花的小女孩兒遭到惡意的拒絕以后受到的傷害來看一概的排斥策略是行不通的。
所以作者給出合理的方法是:在我們并不清楚向你施予恩惠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的時候我們可以接受他,但是一旦發現了他有什么意圖,我們就可以置之不理。因為互惠原理只說要以善意回報善意,而不是要求用善意去回報詭計。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