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電影與好的書本一樣,讓你看完久久的回味,甚至于有一些原來未曾有過的想法,或一些改變,慢慢滲入到你的生活。最近看了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對男主角安迪,有一種由衷的佩服,安迪曾是一家銀行的副總裁,由于誤判殺害妻子入獄,判無期徒刑。
入獄當天,司空見慣老囚徒們就在新囚徒身上打賭,誰會在入獄的第一天哭泣。電影里說,“當你進籠,門閘鎖上你才明白這是玩真的,眨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的悔恨。新囚在除夜多半瀕臨瘋狂,總會有人哭出來。”而我看電影喜歡把自己代入,我想象如果自己身處于這樣的環境,也許在夜里也會崩潰大哭。不會大吵大鬧,至少也默默流淚,悔恨自己沒有珍惜之前擁有的一切。我們平時對自己擁有的一切物品熟視無睹,而當真正失去,才知道其珍貴。男主角出人意料的冷靜,并且平靜的接受眼前的這一切,沒有任何泄氣的狀態,讓一開始覺得他弱不禁風、書生氣十足的瑞德另眼相看。也讓我覺得,也許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換一種心態,換一種生活態度,臣服于入獄的現實。
開始還算風平浪靜,在一群囚徒中間,男主角安迪總是那么優雅,不是那種故作姿態的優雅,而是從內心生出來的一種從容,勇敢。讓他在囚徒中這么耀眼,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囚徒中的異類,同樣艱苦苦悶,他從不抱怨,從來不驕不躁,在一群犯人放風的廣場上,他像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仿佛身披隱形衣。
然而,監獄并不是童話,沒有我們中國影視里的成群的獄霸,也有同性戀姐妹花對安迪進行凌辱,安迪當然不屈服,但那幾年,姐妹花總是讓他新傷舊痕不斷出現,有時他成功反抗,有時也需要痛苦面對,但他從來沒有退縮過。這能說這是他面對恥辱的一種剛強,有一種生命的韌勁,生活把他逼到墻角,但他卻沒有被生活打趴,他有著生命的高潔,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熱愛生活。
直到安迪果敢的冒著被獄警打死的生命危險,為那個粗暴的將信將疑的獄警申報免稅成功后,讓獄警為獄友們買了啤酒,在樓頂放工后短暫的享受難得的短暫的自由,之后才有了無形的力量來保護他,讓他再免受同性戀姐妹花的凌辱。而他的金融知識,也成了他的保護傘,被調往監獄圖書館工作,他在獄中儼然如一個理財顧問,幫助獄警逃稅,給獄警理財建議。同時也幫監獄長洗貪污的黑錢。此時,看到我看到學會理財的重要性。隨時隨地可以保護自己,給別人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可以保護自己。
影片的一開頭,瑞德就說,在這個監獄里,起先你也許厭惡他,后來也許會喜歡他,再后來你也許會離不開他,這就叫體制化。體質化使圖書管理員老布,出獄后,適應不了外面的環境,而選擇自殺,經過幾十年的牢獄生活,體制化使老布的身心完全屬于監獄。體制化也使得瑞德自由后,在不需要打報告就去小便的情況下,反而尿不出來。無論人是何種模子,在同一種模式下生活久了,總會僵化,慢慢記不住原先的樣子,甚至是平常人最基本的需求,此時,平常的人早已把身心交給了監獄,習慣于聽候于命令,不論是身心都沒有了自由,精神與希望一旦破滅,就只剩會一幅軀殼。
而安迪,一直是一個異類,為了改善圖書館的條件,在六年間,不間斷的每周一封信寄給州議會,不論是否杳無音信,還是收到別人的警告打擊。他有一種無畏的堅持精神,自身認定的事情,認真的做到底。直至在州議會經不住他的叨擾寄來書籍與唱片之后,大膽的冒著獄警與監獄長的警告,冒著不知被如何懲罰的危險,用廣播為獄友們播放音樂,讓他們感受與平時生活不一樣的自由,哪怕只是片刻。他從未屈服與權威與體制,從未失去自己的初心。我想,安迪的內心一直是自由的,監獄里的那些高墻,并沒有把他關住,那些體制化、權威,并沒能使一他的精神完全受制。影片中說恐懼禁錮了靈魂,而夢想可以給人自由。老布、瑞德以及大多數獄友的靈魂,已經被禁錮住,以至于在得回自由身時,反倒無所適從。而夢想與希望,一直讓安迪與眾不同,這些夢想與希望就像安迪身上鮮亮的羽毛。
當然,最后得知真相的安迪,二十年不間斷用雕刻石像的錘子挖墻,認清了罪惡后,穿墻而過,通過惡臭的下水道,爬向了自由與光明,不論在如何丑惡骯臟的環境中,他的身上,一直有希望,一直都有善與美。反觀我們現實生活,生活的優厚,我們內心仍生出許多對生命不滿意的想法,我們困于瑣碎的事情,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生活的禁錮。安迪在這樣的條件下仍能如此不屈,那我們對生活又應該有何種抱怨呢。而在獄中,那個沒有人身自由,條件最艱苦,得到最少的地方,安迪,卻活出了熠熠生輝的生命。他是那一只關不住的鳥。它的羽毛太鮮亮了。當它們飛走的時候,你心底知道把它們關起來是一種罪惡,你會因此而振奮。不過它們一走,你住的地方就跟家灰暗空虛。而安迪,此時,不就是希望的化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