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了的“禮尚往來”何時休?

文 / 仁青

小寒最近有點煩。

離開家鄉這么多年,還是躲不掉那些都不知姓甚名誰、和自己什么關系的所謂的親戚請客隨禮的電話。一年到頭,時不時會接到老家的陌生來電。一問這個親戚姓名,自己根本不認識,可對方提起父母名字,自己也只能認下這個親戚。掛掉電話,就得“出血”。人不到可以,禮金一定不能缺席。

小寒的老家在蘇北農村,那兒傳統習俗束縛多,無論貧富,一律“講究”得很,多少年沒變過,相反這陋習還愈演愈烈?;閱始奕⒁腺~送禮不說,誰家孩子考上大學,誰家買房喬遷,甚至誰家老人或孩子過個生日,都要籌人擺酒。

近幾年,還出現一種新模式,就是頭天大人結婚、次日孩子滿月,前后腳,兩天都擺酒宴請,出席的人自然要隨兩份禮、上兩次賬。即使你不在老家,N年不聯系的人都能曲了拐彎從別處找到你的電話號碼。他明知你不可能從千里之外趕去參加他兒子的婚禮或者孫子的滿月酒席,依舊會言辭切切叮囑一句:“一定要來??!來啊!”聽上去,缺你不可的架勢。實際上,那言外之意是,人不到可以,禮一定要到?。】桑裁磿r候給自己出過禮呢?

原本和很多所謂的親戚就不熟絡,離開老家后,相距甚遠,更不曾有過聯系。自己婚嫁生子、孩子滿月、買房喬遷,從不曾打出去一個長途,因為明知人家不可能來,自己也討厭那樣的虛情假意,于是從來都是只通知身邊的至親好友。禮尚往來。有往不來,非禮也。

老家人還有個習慣。平時,到鄰居家串門,臨近晌午飯時間,客人起身告辭,主人一定會盛情挽留:“別走啦,在這吃!就在這吃??!”“就多雙碗筷的事!”但客人多半會堅持回家:“不了,回家還有事?!彼?,人家的挽留并非真的盛情,就是客套而已。

多少年了,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但如果對方一言不發,任她離去,事后她一定會逢人就說,誰家不講理數,不懂禮貌,央都沒有央一聲。說回家還有事,其實她回家根本屁大點事都沒有,不過是趕緊燒火做飯,自己吃。如果那客人太實誠,主人一挽留就應了,真留下來吃午飯,那最后十有八九會流傳,那誰誰,還真不客氣,就央他一聲,還當真了!

據說,小寒的爸爸年輕時和小寒爺爺去鎮上趕集,給她大舅家送點東西,時值晌午,兩人忙活了大半天,正熱汗淋漓,饑腸轆轆。大舅媽問了句:“吃了嗎?”小寒爸爸答:“吃過了?!庇谑牵锻陽|西,閑拉幾句家常,就走了,她大舅媽客氣都沒客氣一句。

幾十年過去了,小寒爸爸一提起這茬還會埋怨那家人太小氣。可你若問他,當時為何不直接回答還沒吃,非死要面子說吃過了,他卻硬聲硬氣回一句:“那哪好意思?”得,說不通,干脆也就不和他繼續這無解的題。

那時不像現在,到處都是飯館,可以隨便找個地方飽腹。兩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埋怨,孩子大舅媽也太摳門了,真是摳門摳到家了!確實,當地人都知道,小寒的大舅媽不是一般的摳門,他們家從來是只進不出。別人家日子過得緊巴巴,但凡來客一定拿出家里最好的飯菜招待;而他們家每天都是好飯好菜,但來客人時從來都是一切從簡、分量從少。在他們家吃過飯的人說,看飯菜那么少,真不好意思多吃,根本沒吃飽。

深受七大姑八大姨、三親四舅們帶來的迎來送往、虛情假意之苦,小寒很早就發誓今后要遠離這些還不如近鄰的所謂的親戚,過自己的生活。可沒想到,離家上千公里,仍舊擺脫不了那看似此生綿綿無絕期的“禮尚往來”。

唉!唯有一聲嘆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首先,請欣賞名詩一首《愁愁愁愁愁愁愁》。 一家有喜百家愁,紅包強壓百姓頭。 來往人情風日盛,可嘆錢財送酒樓。 作為...
    香菇小丁閱讀 1,177評論 0 0
  • 加布和薩薩大婚那天,朗噶王爺從太平王贊普那里得知了丞相巴桑對未來王位傳承的立場,就急急地回到自己的武定王府召來兒子...
    經濟的草根閱讀 1,127評論 0 21
  • 太陽和風的故事 太陽和風在爭論誰更強更有力,風說:「我來證明我更行,看到那兒有一個穿大衣的老頭了嗎?我打賭我能比你...
    淡泊人生的智慧閱讀 866評論 0 0
  • 這幾天的收獲挺大的,最直觀的一點就是一支新筆被我寫沒水了,導致沒有順手的筆用,這一點沒考慮到。 一.明確高空系統,...
    丘二中閱讀 202評論 1 1
  • 基礎配置命令 查看圖形界面gitk --all& 顯示log信息git log --author=name #顯...
    jingr1閱讀 47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