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鎮,是一個獨特的歷史文化概念。她們以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水鄉風貌,獨到的橋梁民居布局,古樸的吳濃軟語民俗風情,似小家璧玉,款款地,傲世獨立于江南大地。
江南的城鎮離不開水,依水而建,順水而發。大城市都在長江兩岸,而江南小鎮都附勢于長江水系。四通八達的江湖水系構筑了星羅棋布的江南小鎮,這些江南小鎮是大城市的血脈,收集了江南大地的豐富物資,不斷地供應城市這顆心臟的跳動。
以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為中心,涌現了許多衛星城市,而在這些衛星城市的周圍又密布了無數的江南小鎮,如星星點點,散布于江南大地,閃發著迷人的光彩。
位于太湖南岸,取湖嘉航道中間的雙林也是這眾多的星星中的一顆,她并不亮麗,比不過周莊、烏鎮、南潯,甚至比去西塘來也有點羞澀。
但是,這不是雙林鎮的歷史不悠久,也不是雙林的文化底蘊不深厚,而是雙林被現代文明沖擊得太厲害,更主要的是沒有得到開發,當周圍的小鎮被包裝起來,閃現出燦爛和光芒時,古鎮雙林依然在沉睡。
一直到今天,雙林依然是一塊璞玉未經雕琢,但正是這種樸素和真實讓我心存幻想。
開發雙林幾乎談了十幾年了,聽說曾經有大手筆的規劃,但是只聽雷聲而不見雨,傳說雙林曾稱鳳凰鎮,是否這只老鳳凰再也沒有了飛翔的翅膀,再也沒有展示她優美 身姿的能力?
我無數次地徘徊于塘橋岸邊,或佇立在塘橋上東西展望,一只七彩鳳凰從我的心頭掠過,無限鄉愁油然升起,逼得我敲起鍵盤,構筑我暢想雙林的篇章。
雙林,雖不及南潯那樣的豐麗多姿,也比不過烏鎮的文化深厚,但雙林卻曾經是個大家閨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雙林是湖州四大鎮之一,與菰城、菱湖、南潯齊名。雙林在杭嘉湖平原上承南北,接東西,有著重要的水陸交通位置。更重要的是雙林曾經是重要的絲綢產地,有著綿延千年的蠶桑絲綢文化。
雙林四面水繞,橋梁連接,鎮內曾經是小河婉轉,石橋遍布,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特色小鎮。
盡管雙林被現代文明沖撞得遍體鱗傷,但是雙林畢竟是鳳凰,她不同于織里、練市、善璉等周邊小鎮,她既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內美,又有石橋文化和明清老屋的外美。雙林這只沉睡的鳳凰應該展翅飛翔。
作為一個生于雙林虹橋頭,長于雙林里弄里,又蟄居于雙林長巷里的我,關注著雙林的發展,也努力在為雙林的發展而搖旗吶喊,今朝喜聞雙林鎮開發一期工程即將開始,心花怒放,展開我的思想的翅膀,對雙林的未來暢想一番,慰我平生宿愿。
雙林如何開發?自有大家手筆,我輩一草民,無權問之。然而我卻有我胸中的小鎮暢想曲,在此我一吐為快。
雙林古鎮開發起步晚,但晚有晚的好處,在重藍天綠水的今天去開發雙林有許多可以借鑒的樣板,可以考察周邊已開發的小鎮,給雙林新的定位。
特別是要盡量保存雙林的古樸和原味,避免商業味的過度開發。
如果把今天的雙林依然定位為一個豐韻十足的美麗的女子的話,那么我們既要開發其豐富的內在美,又要濃妝淡抹描繪她的外美,既有內美又重外表才會風韻十足,楚楚動人。
所謂內美,就是雙林的歷史底蘊,雙林鎮的建鎮歷史,三姐妹橋的傳說,鳳凰傳奇,棋盤街的布局,特別是雙林的絲綢綾絹歷史和與此有關的蠶桑文化。還有雙林的明清老房子以及與這些老房子有關的人文故事。這一步的開發要特別重視,而且要到位。因為這是關鍵的關鍵,這是雙林鎮的靈魂。
對于外美,應該以保存修繕古橋梁和廊橋房為主體。雙林三橋是國家級文保單位,是重中之重。三橋東西相距347米,化成橋居中,三橋橫跨雙林塘,形成了一道亮麗雄偉的風景線,特別引入注目,三橋東西兩面分別有石家漾和風光漾兩大廣闊的水面,邊上有水鏡寺,東岳廟等仿古建筑,裝點塘橋兩岸,湖光水色,柳映河堤,拱橋臥波,風景自然展現。
為保護三姐妹橋,國家投資不少,2008年三橋維修歷時兩年,耗資348萬。為了進一步保護三橋,國家又投資近2億元新開運河,繞開三橋。
雙林開發離不開三姐妹橋,離不開三橋兩漾這塊風水寶地,這里大有文章可做。
在開發三橋文化的同時,兩翼和中間也可同時展開,這就是東面的虹橋兩岸,西面的西蕩航船碼頭與木匠埭古建筑以及中間金鎖橋兩岸的老街開辟,形成水、橋、碼頭、老街、商店、茶館為一體的游樂休閑體系,雙林古鎮面貌由此而生了。
雙林的老房子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既是風景,又是文化,雙林徐家蔡家、姚家、沈氏、鄭氏、俞氏、吳氏皆有舊宅遺址。通過對古建筑的修整清理,雙林的那一條條幽長的小巷也會令詩人墨客們駐足沉吟。
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歷史的節點,我們雙林人必須擔負起歷史的使命,群策群力,萬眾一心,創建一個古樸、純美、清麗的江南小鎮,不為別的,就是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悠您的鄉愁。
雙林,這尾沉睡的鳳凰,必然有展翅飛翔的一天,她的美麗的身姿必將讓萬人注目,引來無數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