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購買,DSP,SSP,DMP...這些當下正火聽著高大上的詞匯你都理解嗎?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這些不明覺厲的單詞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想像一下10年前我們購買廣告的場景:
甲方:我想購買網站首頁頂部下周的廣告位還有嗎?
乙方:我看下排期哦....嗯沒有了哦,最近的下個月5號才有。
甲方:好的,多少錢一天?
乙方:5萬。
甲方:好的,給我預定一周的時間,等會簽合同打款,我把素材給你。
這段對話是10年前一個簡單的廣告交易,整個交易基于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完成。而如今進入程序化購買的時代,徹底替代了傳統人力購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數字平臺代替廣告主來完成廣告的購買流程。打個比方,傳統的廣告購買是口渴了就需要去一家店鋪向老板買飲料,而程序化購買就像身邊的一臺庫存充足的自動售貨機,隨時可以自己購買,不再需要去雜貨店和老板交易,更加的方便快捷。
而幫助我們實現程序化購買的“自動售貨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這幾款數字平臺SSP,ADexchange和DSP。
SSP(Supply Side Platform):廣告提供方平臺
這個平臺是供需要售賣廣告的供應方使用,他們可以將需要售賣的資源流量在這個平臺上上架即可。同時他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管理和查看自己的廣告售賣情況。
DSP(Demand Side Platform):廣告需求方平臺
這個平臺是供需要購買廣告的需求方使用,他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采買和投放自己所需的廣告資源。DSP平臺提供了完整的投放引導服務,需求方可以完全自助管理自己的廣告預算,創意和投放人群等等,真正實現自助實時購買廣告服務。
ADexchange:廣告交易中心
ADexchange是程序化購買的交易中心,可以把它想象成股票交易所,ADexchange通過接入SSP和DSP,將所有能夠售賣的資源匯總,同時再輸送到所有的DSP中讓需求方看到哪些廣告資源目前可以采買從而實現打通交易,所有流量的競價售賣交易都在這里完成。
通過以上三個數字產品便實現了廣告的自動程序化,供應方只需要售賣資源上架后流量資源便會通過ADexchange自動出售,而需求方隨時根據自己的需求去DSP采購流量即可。那么傳統的廣告交易是通過CPT(按時間付費,如每天多少錢)的方式來結算,而程序化購買的方式是什么呢?
目前程序化購買主流的方案是通過RTB,即real time bidding(實時競價)。競價很好理解,就是按照出價來看,價高者得到流量;而實時競價意味著你的出價將立刻生效,能夠靈活地滿足你任何時刻的流量需求,再也不需要等待排期....當前競價的單位主流是CPM(千次展現),即按照流量來售賣,而不再是傳統的CPT,提升了網站主的收益(每個展現都能賣錢),也滿足了需求方的靈活性,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按需購買。舉個完整的例子,甲乙雙方同時在DSP中購買了網站A的頂部位置廣告位流量,甲出價30元/cpm并且設置了3000元預算,乙出價20元/cpm并設置了20000元預算,那么甲將優先獲得流量,在展現完甲的300個CPM(即300,000次展現)后才會展現乙的廣告。
最后我們再來聊聊大家常聽見的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DMP的主要作用是數據匯總,同時面對買賣雙方,通過管理廣告受眾將廣告的質量大大提升,簡單的說通過DMP我們能夠將廣告投放給我們想要投放的人。比如阿里的DMP(達摩盤),我們可以在里面找到上百種人群標簽,如25~30歲的男性,或居住在上海的顧客等等,你可以在DMP中圈出你想要投放的受眾,讓這些人看到你的廣告,比如你的廣告是奶粉相關,那么可以投給有孩子的人,讓廣告更加“精準”,大大提高ROI。
DMP的工作方式是在DMP中圈出你想要投放的人群,同步到DSP中便可讓你的廣告讓這部分指定的人看到,當然這部分人群你需要額外競價來獲得這些展現。如果你沒有圈定人群,那么原來的展現將展現給任何人,將不再那么精準。
以上基本就是程序化購買的主題模塊和原理,這項技術大大顛覆了傳統的廣告方式,實現了三方共贏:
1)廣告主:利益最大化,每個展現得到了售賣,并通過競價實現了每個流量的收益最大化。
2)需求方:靈活按需購買,需要多少流量就買多少,想讓誰看到廣告就讓誰,大大提升廣告效果。
3)消費者:不再是傳統的“和我無關”的廣告,廣告和自身更加緊密相關,用戶體驗更加友好。
可以預見,程序化購買正在也必將成為未來廣告的主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