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教育的作用,有這樣的一個類比,說得很通透。
教育就像一副眼鏡。在戴上眼鏡之前和戴上眼鏡之后,你其實身處的是同一個世界,但是戴上眼鏡之后,你卻可以看得更清楚,更準確。在受教育之前和受教育之后,你所身處的依然是同一個世界,可是,戴著教育的鏡片, 你就是可以把同樣的世界看得更清楚,更準確。
教育的作業跟眼鏡的作用是類似的,面對同樣的世界、同樣的人和事,受教育者比普通人看得更加通透,看見得更遠、更多、更全面,做決策的參考條件就更多、更準確,從而會獲得更好的結果。
2、關于教育的方式,下面的這個類比,讓我們有全新的深刻理解。
教育不是工業,而是農業。前者只能生產出單調的模板,后者能種出各式各樣的葉子,能開出五顏六色的花兒!
工業是現代化的工廠里,有標準的生產流程,每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有精確設計與要求,輸入的原材料一樣,經過的所有的環節也是相同的,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是完全一樣的,結果完全可以預期,沒有和任何懸念,這是設計論可以發揮作用。
在農業時代,雖然春耕秋收也是有周期、有節奏、有規劃的,但是具體到每一顆種子的播種、生根發芽、裝在成長、開花結果,又不完全一樣,各有各的特點。有的早點發芽、有的長得高一點、有的花朵鮮艷一點,有的果實更大一點,最終都能成為果實,被農民收取。這就是把握了規律和方向,播下種子讓它自由生長,結果都不會太壞,或許會有驚喜,這種情況就適合發展論發揮作用。
很顯然關于孩子的教育,更像農業而不是工業,如果父母用設計論的方式給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規劃,期待孩子能成長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那肯定要失望了;而采用發展論的方式,給孩子種下各種重要的種子,讓孩子自己成長,孩子也會發展得不錯,或許會有收獲驚喜。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有勇氣選擇農業的養育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