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關于教育,有一個非常好的類比:
教育就像一幅眼鏡。在戴上眼鏡 之前和戴上眼鏡之后,你其實身處的 是同一個世界,但是,戴上眼鏡之后你卻可以看得更清楚更準確。在受教育之前和受教育之后,你所身處的依 然是同一個世界,可是,戴著教育的鏡片,你就是可以把同樣的世界看的更清楚更準確。”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教育不屑一顧,認為不上學,不讀書學習,一樣可以過得很好。但這真的是事實嗎?
首先,有沒有想過,這很可能是那些沒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人說的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但他本人根本連真正的教育學習是什么都不知道。
其次,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當中,確實有些人并沒有生活的很好,但這和是否接受教育并沒有直接關系。沒有誰可以100%允諾你,只要接受了教育,就一定可以高枕無憂,從此過上一帆風順的生活。況且,一個人生活得好不好和很多因素有關,接受教育只是其中一個。
然而,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教育(自我學習,教育)可以塑造一個人的品性,讓人遠離愚昧。懂得自我精進,自我教育的人,比起那些無聊度日的人更有機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因為,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對世界的發展變化更為敏感。
美國當代知名的法學,社會學,高等教育學家德里克博克說過一句話: “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 try ignorance! ”,意思是: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無知的代價吧
2. 鏡像世界
“ 關于教育的結果 ,還有另外一個格外精準的類比,是我自己的,我把它稱作“鏡像效應”:鏡子里的世界和鏡子外的世界,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可事實上,每一個點都是反過來的。”
在投資世界,鏡像世界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樣的市場上漲或者下跌,投資者卻有著不同的反應。比如:最近區塊鏈數字貨幣不穩定,有時會下跌得比較多,鏡子外的人嚇得割肉離場,鏡子里的人卻歡天喜地,因為又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籌碼了。
人們總以為黃金和現金更值得持有,可多年的數據表明,持有股票的收益永遠高于黃金或者現金,且高出很多,更讓人驚訝的是,現金的收益率竟然是負數,
想想不容易感知,卻一直存在的通貨膨脹吧,現金放在手里只有貶值的份兒了。
投資是學校不教,家長不懂,卻又時時被妖魔化的存在。但,無論你承認與否,投資都是普通人能跨越階層的唯一的出路。 拒絕接受投資教育,無疑是關上了可能財富自由的大門,同時也切斷了孩子接受投資啟蒙的可能。畢竟,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
3. 鏡像效應不僅存在于投資世界,工作生活中也無處不見。而之所以會產生鏡像效應,和一個人的認知 價值觀有關系,也就是與如何做選擇有關系。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結果。
我們看似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走在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