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心靈.寫作】小組的第17篇文章
大概6、7年前,我們一大家子還會有每年夏天自駕出游的習慣。8、9個人,兩三輛車,走走停停,吃吃玩玩。半路下車吃點東西,有時候就隨手一扔,臨走前我會去撿起來,有時候會提前警告下大家,一會別亂丟。起初我大姨還會說笑似地說,“就你一人不亂扔有什么用啊?那么多人都亂扔……”,我一般會回說:“做好自己唄,不亂扔的多了就好了。”其實當時自己說的時候,心里是有無力感的。
后來進了公益行業做咨詢工作,接觸過一些環保組織,一直覺得環保組織的人都有一顆戰士的心,和他們相比我覺得自己的力量挺弱的,我只會注意保持環境的整潔,不亂丟。而當看到別人亂丟或隨地吐痰會很反感,但從來沒有勇氣上前制止。在這一點上,老覺得自己很懦弱。我有時候也在想,一個人的力量好像很有限,能做好自己就很不錯了。
這兩年北京霾勢頭不減,嘗試過一段時間打車軟件,后來也變得盡量多坐公共交通或走著。
但曾經只有杭州才是唯一讓我愛騎公共自行車的地方。北京政府之前在朝陽區試點建公共自行車,我家離單位4公里,位置屬海淀區,沒有!單位屬朝陽區,門口就有!而且還有不知道去哪辦卡。從此以后發誓絕不騎這沒用的自行車!對聽說的共享單車也一直沒開始嘗試。
直到去年9月份,老聽別人說摩拜。有一天小陰雨,從東方銀座辦完事,想去朝陽門南小街買粢飯團,第一次決定嘗試用了摩拜。雖然找車找了半個小時,但是體驗感覺超好。找到了曾經在杭州才會有的幸福感。
從剛開始找車慢,到現在家門口就會輕松找到車,真是讓我感受到共享時代刮來的春風。對于很多事情,不完美都是暫時的,你要相信它會不斷成長,越來越好。而如果你能積極參與其中,也是可以加速它的成長。所以一個人的力量,看似很小,但其實它也很大。
比如,因為有了更多人使用,才會加大車輛的布局,而用的人多了,隨機停車的地點也越來越多,才會讓我們越來越方便地找到車;又比如,有時候找到一輛車,騎起來巨沉,或零件損壞,如果你愿意動動手點擊“報告故障”,那以后不好騎的車就會更新地更快。
以后的社會,在資源的公開和共享下,如果人與人的行為能有效地與他人鏈接,一個人的力量也是很關鍵的。
最近本來還覺得摩拜不太好騎了,想換ofo試試。就在今晚看到了Mobike的創始人胡瑋煒在一席的演講。曾經的一位媒體人,并沒有野心和更大的企圖心。每一句話都是在表達著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經歷,就是一個在一步步慢慢實現自己期待的生活圖景的創造者,而她的力量讓她所做的事情改變著城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出行幸福感。
正是這樣感性的人,才能喊出“騎行改變城市”這樣性感的口號。
她說:“一個城市如果適合自行車騎行的話,它的幸福指數一定是非常高的。因為首先它應該有自行車道,然后有綠樹,因為如果沒有綠樹夏天會非常熱。空氣也應該良好,這樣人們才愿意去騎行。我們是坐等有一天能夠變成這樣,還是說每一個人可以付出一點力量,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看了Mobike在北京使用15天的追蹤短片,每個活動的小綠點都是一個人,當綠點越來越多,越來越活躍時,這個城市就好像是一個死氣沉沉的身體被注入了活躍的新細胞,逐漸亮了起來,而我們就是那些細胞。
看完她的演講,我覺得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是非常巨大的。而我也愛上了共享單車的時代,用哪家的App都以不再重要,當挑到不太好騎的車也不再郁悶,我們選擇的態度會讓這些事物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