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在悟空問答上問:中國的省與省之間是怎么劃分界限的? 為什么有的省面積很大,有的省面積很小。另外美國的州與州之間一般是直線,為什么中國省份之間都是曲曲折折的?
很多大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有的認為我國的省份劃分基本上是延續歷史上的固有疆域,再依地理條件、當地風俗、經濟發展水平、國防要求以及居民的認可程度進行劃分的。有的則從元朝建立行省說起,認為建省是從元代開始,元代建立大一統為了防備割據勢力產生,把許多地方都是打爛拆散。比如漢中說話飲食和四川一致,和陜西還有秦嶺的分界線,但卻把他劃入陜西。
對于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中國的行政區劃的最基本原則,可以用四個字概括“便于管理”。無論是先秦時期的分封制,還是秦漢唐宋的郡縣制,以及元代以來的行省制,都是如此。
一,省界沿山形水勢劃分,是為便于管理。在古代,山兩邊 水兩側的居民官員到翻山涉水到另一側辦事是很不方便的事,為了便于管理,于是以山為界,以江河為界。祁連山 太行山 黃河秦晉段 金沙江等等歷史上一直是州縣 行省分界線。
二,把相同民族風俗習慣的地域 民族劃為一個省區,是為了便于管理。中國的少數民族有大群居 小聚居的特點,于是根據民族聚居的情況設立了東西狹長的內蒙古 面積巨大的新疆 面積很小的寧夏等省級行政區域。
三,大省劃小,是為了便于管理。歷史上的江南省 湖廣省體量巨大 人口眾多,統治者為便于管理,將江南省分割為江蘇安徽兩省,將湖廣省分為湖南湖北兩省。
四,跨山跨河分省,是為了便于管理。依據山形水勢劃分省界,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行程易守難攻水潑不進的地方割據。所以歷代統治者在某些地區故意不按山河走勢劃分省界,比如把秦嶺以南劃給陜西,把黃河以南的東明縣(現屬山東)劃給河北,把黃河以北的安陽新鄉劃給河南。
五,強弱搭檔,以富帶窮,是為了便于管理。中國的分省一般是一塊富裕地方帶上一塊或幾塊窮地方,組成一省,這樣可以讓省與省之間比較均衡,便于協調發展。如江南分省時,沒有按山形水勢劃為長江以南長江以北兩個省,而是縱向分為安徽江蘇,每個省都有富裕的皖南蘇南,和稍落后的皖北蘇北,不會造成強省太強弱省太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