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躍遷》,你會愛上這個時代

1

什么樣的人會愛上這個時代?

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創造時代,一種擁抱時代,一種抗拒時代。前兩種人,因為能從時代變遷中獲得巨大的紅利,所以肯定會愛上這個時代。

古典老師的新作《躍遷》,其主題很有意思:如何利用時代和社會規律放大個人努力的書、實現飛速進步。

此書起源于作者的一個疑惑:為什么很多人都在努力,最終取得的成就卻有天壤之別?

我們都希望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可古典老師卻說,努力雖然不可少,然而自己埋頭努力的效果,遠遠比不上既努力且能借助時代大勢的人。

前者稱為“精進”,而后者叫作“躍遷”;前者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后者則可能是“一分耕耘、十分收獲”。

物理學家、《萬萬沒想到》的作者萬維鋼如是評價此書:

書中有英雄式的成敗經驗,有科學家的嚴格研究,更有古典老師從第一線獲得的洞見。書中思想代表了時代的最新見識。倘若有人不了解這些思想,想要跟了解這些思想的人競爭,豈不是非常吃虧嗎?

我們且來看書里都有哪些可能顛覆我們思想的干貨吧。


2

我自己閱讀,是從第四章“破局思維”讀起的。因為作者說,這是全書最燒腦、認知難度最高的章節,但又是全書的“內功”所在。

破局思維,本質上在講“系統思考”這個概念。此概念的意義在于,如果一個人能看到的更多、更大、更長遠的系統,他看世界越透徹,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上升一個臺階。

書中講到“減肥”的例子,我們一般的認知是:想要減肥,關鍵是少吃。

但實際發展的結果往往是:減肥——少吃——瘦——忍不住吃——胖——減肥。然后,又是一個新的輪回。

其實,減肥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用“少吃”這種降低新陳代謝的方式減肥,其實和目標背道而馳。

真正健康的減肥方式是提高新陳代謝,讓消耗量大于輸入量。

比如,多吃營養均衡的食物;多運動,提高肌肉含量會加速新陳代謝;多睡覺,睡眠其實能加速新陳代謝,非常利于減肥。

這個例子本身未必重要,但其背后的思維方式的變換,卻至關重要。

因為,少吃——減肥,代表一種線性思考的方式:做了一件事,就能達成某個效果。

但它的問題在于“按下葫蘆浮起瓢”,做了一件事A(節食),看似達到了某個效果B(減重),但實際上同時也影響到了另外一件事C(降低新陳代謝率)。

如果實際上C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你卻從未意識到,那就只能在A—B之間打轉,不斷“輪回”,卻從未真正解決問題。這就是“線性思考”的弊端。

相對于線性思考,“系統思考”的方式,因為一開始就嘗試去發現多個事物之間更大、更完整的互相作用規律(比如同時看到了ABC以及其如何相互影響),所以能夠俯瞰全局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也可以用系統思考的視角來分析一下努力和成就的關系。

我們有意無意地認為:通過努力能夠獲得成就。這種“努力——成就”的思考,就是一種線性思考。

而實際上結果可能會怎么演變呢?用系統思考的方式分析得到:

埋頭努力——意識不到自己身處飛速變化的時代——沒有登上時代的高速列車——落后——誤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繼續埋頭努力。

天哪!我們平素最推崇的努力(主要指對時代很鈍感的“埋頭努力”),在這個變化極快、差距迅速拉開并持續擴大的時代,竟可能成為我們落后的原因!

所以,我們要識別原先將我們困在其中的舊系統,停止在舊系統之內的努力,跳出舊系統,并在新系統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困在舊系統中,就像開手動擋汽車,如果只會踩油門而不會換擋;當你意識到自己還能換擋,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系統,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用換擋配合油門”。

書中也用了精彩的系統思考剖析了“勤奮”這個主題,比如這段振聾發聵的話:

勤奮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奮靠努力,中等水平的勤奮靠方法論,高水平的勤奮靠選擇目標。

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低層的努力;還有一部分人著迷于中間層;其實很多力道,應該用在最高層(選擇目標)。

如果最高層的目標選擇錯誤,中間層方法論的效率再高,最低層的努力再多,都沒戲。正如成語故事“南轅北轍”中說的:

你想到楚國去,但如果方向不對,你的馬越好、路費越多、馬車夫越善駕,你離楚國就越遠。

既然選擇目標那么重要,那為什么很多人依然樂于在戰術上勤奮,而在戰略上懶惰?

因為戰術上的勤奮很容易執行、能快速見效,這很符合人性;但戰略上的思考很難、需要從原點出發思考,還可能會升到人生層面、哲學層面,是反直覺、反人性的。

就像背一個單詞 apple 很簡單,但要想清楚“學習英語能如何服務我的人生目標?”,可就難多了。


3

從目標和努力的關系,我們又可以過渡到書中講的另一個很有啟發的概念:“問題樹”和“知識樹”。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很多人都有知識焦慮,覺得不拼命學習就會被時代拋棄。那究竟該學什么?從哪里開始?又是一個愁死人的問題。

古典老師在書中巧妙地用“問題樹”和“知識樹”這對概念,破解了我們的知識焦慮。

其實想清楚了也很簡單:世界上的知識千千萬萬,而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人生大問題就那么幾個。

提升自己提出優質問題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問題體系(問題樹),然后基于自己真正關心的優質問題來學習,即使知識之樹再枝繁葉茂,也不會困擾到我們,因為自己的問題樹,就是最好、也是最貼合自己“原點”的篩選機制。

所以,放棄過去那些古板、低效的基于“學科”或“知識體系”來學習的思維方式吧,只有基于問題的學習,才能讓我們關注點更少,進步更大,是“更少而更好”的事。


4

講完了“問題樹”,我們又自然過渡到下一個問題:這個時代,有了問題之后,又該如何學習呢?

書中用精彩的“聯機學習”的概念,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過去,自己學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信息爆炸時代,調用和整合他人答案,顯然更加重要、更加高效。

打個比方,我們打牌時,如果只能打自己手里的牌,局限性就很大,拿到差牌就認了,只能慢慢等來一手好牌再打,但這顯然很低效;

試想,如果規則允許你和牌桌上的其他人換牌,甚至和其他牌桌上的人換牌,立刻湊成一副好牌的機會是不是大很多?

聯機學習,就像在“規則允許換牌”的地方打牌。比如,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步驟:

1 基于自己的問題,學習知識,打磨出第一個知識模塊(作者成為“知識晶體”);

2 把這知識模塊拋出去,拋到你信任的、活躍的、認知能力高的伙伴群中,換回別人的知識模塊;

3 重復前兩步,積累足夠多的知識模塊;

4 整合出自己的體系,實現知識躍遷。

其實,個體的學習再快,也只發生在一個個體之中;但如果一群大腦互聯形成網絡,“認知”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分包,你甚至不需要懂,只要知道誰知道就好。

不難發現,當一群相當的大腦互聯,會變成一個“知識量、理解能力升級”的集體。這個集體的能量級別,豈是個體如何可能企及的?

作者自己也說,《躍遷》這本書,某種程度上就是他自己聯機學習的結果,很多閃光點,都是他拋出問題、拋出自己的知識模塊后,從一群具有很高認知能力的朋友那里換回來的。


5

剛才和大家涉獵了書中的幾個重要概念。讀到這里,我們不妨再來看全書的主題:如何利用規律放大個人努力?

其實,時代和社會規律是一個巨大的杠桿,個人努力只是一個很小的因素(當然依然是必要因素),只有把個人的努力放在時代規律的杠桿上,才能實現躍遷。

最后,回過頭再看本文開始時引用的萬維鋼老師對《躍遷》一書的評價:

書中思想代表了時代的最新見識。倘若有人不了解這些思想,想要跟了解這些思想的人競爭,豈不是非常吃虧嗎?

所以,你是希望成為擁有這些思想的人?還是希望成為他們的對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這篇文章很長,有一萬一千字,但是能看完的人,就能掌握一套躍遷為高手的全活。 電影《一代宗師》把高手之路分成...
    李文強bryan閱讀 6,450評論 33 330
  • 升維思考,解決復雜問題 為什么很多問題無解?因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統內。“單維思考者”永遠看不懂整體的“系統思維”,...
    AKE訓練營閱讀 1,601評論 0 10
  • 世界是非連續性的,要想從一個版塊跨越到另一個版塊,需要通過躍遷來實現。參加永澄老師躍遷觀察實驗室,學習高手躍遷心理...
    廣羽三的時間磨合閱讀 785評論 1 1
  •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在等待有時候我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如此執著。我以為我可以沖破所有的阻礙來愛你,可是我錯了...
    蘇清瀧閱讀 184評論 0 0
  • 我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 做事也是三分鐘熱度 新鮮感很快 喜歡的東西都有保質期 我脾氣不太好 愛恨分明 可是 和你在一...
    你阿cc閱讀 36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