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走起。
儲蓄和買保險區別。
中國有句話叫未雨綢繆,意識是說我們今天要為未來的不確定做準備。儲蓄和買保險,都是為了為未來的不確定做準備的辦法,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1.人的三種風險偏好
先介紹三個基本的概念:一個叫風險厭惡,一個叫風險偏好,還有一個叫風險中性。三種對到風險的不同態度。
舉個例子,薛老師說:“我愿意給你10塊錢,但是不同那個的給法,其中一個給法就給你10塊錢,沒有任何風險,10塊錢就是10塊錢。”
你如果愿意選擇這種給法,那么你是一個“風險厭惡型”的人,你不要任何的風險,你要穩穩當當地拿這10塊錢。
還有不同的給法,薛老師說:“我可以給你10%的機會拿100塊錢,那你抓個鬮,如果幸運的話,你能拿上100塊錢;當然你有90%的機會一分錢都拿不到。”
平均來說,這10%拿100塊錢的機會,跟實實在在拿10塊錢,是一樣的。你會選哪個?
如果你喜歡那個帶有風險的選擇,而且風險越高你越喜歡,那你是一個“風險偏好型”的人。
如果我給你1%的機會拿1000扣錢,那么1%的機會拿1000塊錢,跟10%的機會拿100塊錢,跟實實在在地拿10塊錢,對我來說是一樣的,給出去的數是一樣的。
但對你來說,如果你喜歡那種高風險、高回報的選擇,也就是,那你寧愿要有一次拿1000塊錢那種感受,如果真有那種感受,你可以承受999次拿不到錢的沮喪,那你是一個“風險偏好型”的人。
我在賭場里面就見過這種人。好多年前我到了拉斯維加斯,進到賭場里面,既然來了就賭一把,我換了20塊錢的籌碼,心里想著就一個事情,趕快把這20塊錢賭光了。賭輸掉了,那我就不用玩兒了,我就好好休息了。我是一個“風險厭惡型”的人,從來不喜歡賭博的。
當時在賭場里面我就看到一個人,他胸前抱著一桶籌碼,雙手不停地往三臺老虎機里面塞錢,機械式地塞錢。這種賭博上癮的人之所以會上癮,原因就在于他會不惜一切代價,不管虧多少錢都可以,他要再重溫一次賺大錢的那種感受。這種人就是“風險偏好型”的人。
當然還有一種人,處于兩者中間,怎么都可以,怎么都無所謂,穩穩當當給我10塊錢也行,給我高一點風險也行,給我很高的風險也行。這種人叫“風險中性”的人。
2.儲蓄的理由
解釋完風險厭惡、風險偏好和風險中性這三個概念以后,我們回過頭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儲蓄和買保險有什么區別?
我現在還年輕力壯,將來年紀大了可能會生病,為了防止以后生病要花一大筆錢醫藥費,今天就開始存錢,每個月拿出10%的收入存起來,未雨綢繆。這是一種做法。
另外一種做法,是我每個月也拿出10%的收入去買保險。
這兩種做法有什么區別呢?
區別在于,如果我是用儲蓄來未雨綢繆,那么未來可能就會發生兩種不同的情形。
如果我將來年紀大了也沒生病,我存的錢就還是我的錢,我不需要花出去,這時候我還是很幸運的,能夠保有我原來的收入,這份儲蓄沒有被花掉,我賺了。
但是如果我運氣不好,生病了,這份儲蓄就會被用掉,這時候我的財富就會減少。
所以通過儲蓄來未雨綢繆,它的特點是未來的結局是可變的,是變動的、是帶有風險的。要么高、要么低,要么能夠保有原來的這份儲蓄,要么這份儲蓄就被用掉了。
3.保險的原理
但是買保險的原理就不一樣了。
買保險的原理是這樣的:未來是不確定的,未來我可能落入不同的世界,你看,我前面面前有若干個不同的可能的世界;可能世界一、可能世界二、可能世界三。
我落入到這些不同的可能的世界里面,收入會不一樣。
如果我落入到一個幸運的世界里面,那我將來不會生病;如果我落入到一個沒那么幸運的世界里面,那我可能會生病,我可能變得窮一點。
買保險的人知道,自己未來面臨這種局面,知道自己落入不同的世界,會有不同的收入。但他們是風險厭惡型的人,不喜歡變化,不喜歡未來有高有低的這種可能性,他想要一種服務:無論他落入到哪一個世界,他希望自己的收入都是一樣的。
你要注意,不是說他希望未來的收入都很高或者很低,他想要的那種服務很獨特,他是說,他希望無論自己未來落入到哪一個世界,他獲得的收入都是一樣的。他要的是那種“收入一樣”的感覺。
有人有這種需要,就有人提供這種服務。這種服務就是保險的服務。
你看,一個人如果通過狗狗買保險來未雨綢繆,他每個月拿10%的收入去買保險,買完以后,他如果生病了,保險公司會替他支付醫藥費;但是如果他不生病,保險公司也不會還他的錢。
他每個月給保險公司交的那10%的收入,就那么交出去了,再也拿不回來了。這筆錢用來干什么了?用來購買他希望的“未來收入一樣”的服務。
這就是儲蓄和買保險的區別。
儲蓄,你未來的日子是有高有低的,如果你不生病,你存的那筆錢就可以拿出去花了,可買東西了。
但是如果你買了保險的話,無論你落入哪一個世界,健康還是生病,你的收入都是一樣的。健康的話保險公司不會把錢賠給你,生病的話保險公司把錢賠給你做醫藥費。結果你的收入都是不變的。
所以保險公司就是專門為了滿足你的需求,向你提供“未來收入一致性”這種服務的機構,是一種商業機構。
這就是一種商業的買賣。原則上跟有人喜歡吃巧克力,就有人生產巧克力,有人喜歡喝咖啡就有人生產咖啡、提供咖啡,原理是一樣的。
4.保險服務的三個前提條件
保險公司要提供你所需要的這種“收入一致性”的服務,它有什么前提呢?它有三個前提,保險公司要保的事情必須符合三個基本的標準:不相關性、獨立性和概率性。
1.要保的事情一定是要有概率性,不能夠是確定的。你已經生病了,那就不叫買保險,因為已經是確鑿無疑的。如果你已經生病了,還要保險公司保你,那就不叫保險,那叫保險公司補貼你,向你行善。
2.每一個投保人所具有的風險概率是互不相關的。如果反過來,他們所具有的風險概率是相關的,這個風險是全局性的,設計所有人的,那么保險公司就沒辦法社保。比方說,全球性的核污染、全球性的氣候災害,這種風險保險公司每半年發保。
3.每一個概率事件都是獨立于投保人意愿的。也就是說,投保人自己不能夠控制風險的概率。生病投保人沒辦法控制,這可保;交通意外投保人沒辦法控制,這可以保。
談戀愛分手,這不能保,因為分手和不分手,投保人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考試不及格,不能保,因為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投保人有很大的能動性。如果保額過高,那好多學生說我零花錢不夠,所以這個學期的考試不要及格算了。
所以保險公司理賠的事件,一定是具有概率性的,互不相關的,而且是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