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接上節(連載)《石猿記》第十六章(60)
話說呂洞賓聽說對方要走,哪里能讓。“叮呤呤”抽出青龍長劍,意欲阻其去路。
王母娘娘深知呂洞賓,一定會窮追根本,更知這呂洞賓不弄清善惡,決不罷休。所以,知道這呂洞賓,定然有出劍之時。
因此,早定下主意,并想好了應對之策。
于是,不等呂洞賓長劍抻出,早已將那花籃之中,連銀帶砂,一鼓腦撒向呂仙。同時,攜起玉靈兒,閃電般向江北飛速掠去。
這里暫不表王母娘娘攜玉靈兒能否走脫,先說說呂洞賓一番經歷。
他不在蓬萊仙島,卻又如何來到此地?他又將王母娘娘所募之橋資,放于了何處?
正是那:
從良拒暴行,
百善慰安平;
因果循環事,
渾濁本自清。
原來,呂洞賓在八仙中以喜動好游為樂事,借此除暴安良,施善眾靈。故此,得了一個美名:劍仙游俠。
這劍仙呂洞賓,曾在廬山仙人洞修心數載;也在黃山光明頂悟道幾年;更在武當山會過玄武真君,長長往來于三山五岳之間。即便是那石磯娘娘被貶的骷髏山,也被這劍仙游玩消遣了一番。
就在前些時日,正是新年正月十五,呂洞賓閑游杭州西湖,還播下一段善果。
那一日,正是元宵之夜,這游仙呂洞賓,化成一位賣湯元的老者,身穿粗衣衫,推著一輛棗木獨輪小推車,車上兩只火爐,爐上兩口熱氣騰騰的湯元鍋,一面呟渴,一面在那西湖斷橋之上趕熱鬧。
而這一日,杭州城內,一位許姓文士,肩頭扛著自己不滿三歲的獨生子,興致正濃的鬧無宵,趕廟會,游西湖。也正從這斷橋之上經過,恰好來到了呂洞賓的這元宵車旁。
在呂洞賓的吆喝聲中,小童好奇,隨眼看向那元宵鍋。正聞得那湯元清香之美味,并見有許多人,正吃得起勁。
于是,勾起小童貪吃之天性,便吵鬧著要吃湯元。
許氏文士,本就疼愛小童,哪有不依之理,即到呂洞賓那車前,買得一碗。
也是有緣,呂洞賓見這一童子清秀可愛,且一身靈氣,便要送于他一個善緣。將一枚三清理氣仙丹,化為湯元,把于了小童。眼見著那小童,將那湯元服下。
誰料想,小童食后回家,好幾日不思茶飯。雖然不見小童有得其他不良反應,卻也是急壞了許家,上上下下,一干人眾,越發擔心。攜小童四處尋醫問診,皆言無病。
可是小童,就是水米不進。于是,許家又將小童領至西湖斷橋。
還好,又見到那賣湯元之老者。
呂洞賓,見與這小童有緣無果,也不說破。
說說笑笑中,呂洞賓將小童一雙小腿拎起,頭下腳上,倒置于小橋一旁,在眾人驚嘆聲中,小童口內,“咕嚕嚕”,吐出一枚湯元,那湯元,滑溜溜,落入橋下湖水之中。
放下小童,呂洞賓,在朗朗笑聲中,化成一陣清風,消失在蘇堤林蔭之中。
直至此時,那許姓文士,和眾位游客一樣,才知道,是遇到了仙人。但也深知,錯誤了愛子的一大善緣。
雖然倍感后悔,卻也已是為時已晚。知道這樣的好事,那是可遇而不可求。
也是因為與仙家有緣無份,這許家族長,便為這小童取名,曰:許仙。
雖然小童許仙,與仙道有緣無份,但那落入斷橋下,湖水中的三清湯元,卻又結下別一份善緣。
原來,這西湖斷橋之下,近今,由那蜀地都江堰青城山,慕名來了一條修煉千年的白蛇,受天地之精氣,再得西湖之地靈,早已有了靈性。
這一日,行過氣運之功,暫做小歇。于是將頭抻出水外透氣,不料,一張口,卻由斷橋之上,落下一枚湯元,正中其口,溜溜滑,滾入腹中,頓感身心如升天般清爽。
你想,那湯元,原本呂洞賓渡人修仙之三清理氣丹所化,正是諸生修行悟道至珍之極品。那白蛇,雖修煉千年,哪里趕得上這等精進?此等受益,豈能是千年萬年所能比?
那白蛇吞得珍寶后,頓感全身心舒泰。即刻,游到無人處,隨心化成人形,從此功成圓滿,獲得善果。
你看她,好一位嬌身皂衣,體態嫵媚而又端莊的靚女子。
于是,白蛇為自己取名曰:白素貞。
這白素貞,原本修道于蜀川之地的青城山,久慕西湖天堂之地閑游,天緣得道。
后來聞訊,那湯元,原本應該許仙所得,后來因故,轉于了自己。因這般原故,便對那許仙者有了許多好感。
于是,神州,便多了一段斷橋借傘,白素貞西湖戀許仙,蛇仙戰法海水漫金山寺的神奇傳說。
本書不表那白素貞和許仙如何演繹情仇愛恨,只說那蓬萊島八仙中之呂洞賓,離開西湖后的又一段善緣。
話說這呂洞賓,離開杭州西湖后,仍是游山玩水,行俠仗義。
這一日,無意間,游至一座奇山,乃神州五岳之一的衡山。這里有一條韶峰山脈,其上有一峰嶺,曰:韶峰。乃衡山第二高峰。
遠古帝君虞舜,因開疆拓土,規劃河山,曾南巡至此。
因其嚶嬰鶴鳴,山崖翕然,山鳴谷應,鳳翼凰舞,而得名。
這韶峰之東,正是呂洞賓曾經修真的圣境廬山;南面即為南岳衡山;西面連著風景秀麗的川地峨眉山;北面卻是那,神州父之龍長江橫穿而過的五大湖之一的洞庭湖了。而那注入洞庭湖的湘江之水,就是由這韶峰川谷流過。
這里不但山水美麗,更是人才倍出之好所在。
請看后來,有一位至善至德之偉人圣者,做得沁園春詞文贊曰此地。
詞曰: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竟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詞中可見,這里江山之秀美壯麗,此處人文心胸之高遠寬廣。
是的,看這韶峰,古松蒼翠,溪水清純,峰嶺奇峻,風景如畫。
這里的美麗,自然不必細說,單就一處異境,山勢如“凹”字形,真若一頂絢麗之皇冠,屹立于大好江山之中。
在那若皇冠之山頂朝陽處,呂洞賓,遇到一件奇異之事。
如要細問何事,看官稍候,待我下節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