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的家庭以何種形式組成,都要記住,它最終的模樣將取決于你有勇氣把它塑造成什么樣。
——《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
0-3歲的孩子該怎樣教育?教育要趁早,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現在就要學英語,背唐詩。這是現在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但卻不是《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的作者倡導的方式。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大腦回路連接。在對自己體驗到的與他人的關系的本質和特點的回應中(而不是自己被動接受到的事實、數據或學業知識),人類大腦改變著其結構和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回路連接便是情感聯結。
人類大腦的發育完全在與他人的情感連接,而孩子的大腦在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會本能的尋求情感聯結,照料者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如何說話、玩耍以及如何養育——是影響嬰兒或學步期孩子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對于0-3歲孩子最重要的首先是情感聯結。這里幾種建立情感聯結的方式:
對寶寶的線索作出回應
在小寶寶哭的時候作出回應,提供食物、干凈的尿布或抱一抱。在寶寶踹蹬著小腿或揮舞著拳頭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回應,報之以微笑或作玩手指游戲,并在他需要安靜的時候讓他靜靜的待一會兒。這種類型的情感聯結被稱為“接軌溝通”。父母通過觀察發現寶寶的需要,進行接軌溝通,有助于寶寶與父母建立牢固的情親關系。
這種牢固的情親關系,對孩子來說是信任感最初的來源,并且擁有這種情親關系的孩子,長大之后與人相處會更加容易。
觸摸、說話和唱歌
研究表明,經常得到愛撫、按摩并被抱著的嬰兒往往較少煩躁,體重增加也更快。
而音樂對大腦有刺激作用,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會影響寶寶,激發寶寶的創造性。
運動控制能力
除情感聯結之外,對于0-3歲孩子第二重要的聯結是孩子的運動控制能力。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玩耍來增強孩子的這種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搖撥浪鼓游戲,訓練孩子的聽力和抓握能力。
上面的大腦回路連接的鍛煉主要發生在孩子0-1歲的時候,漸漸長大,到1歲以上,對于孩子的管教更多就是如何讓孩子“聽話”了。
這里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之后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很多我們希望孩子作為一個成年人具有的優良品質,恰恰是他們小時候給生活帶來挑戰的品質。比如你希望一個孩子長大后能獨立、自主、勇敢并賦予創造性。那么在他小時候的時候,你就不能過多的束縛他,更加不能為了圖方便省事,用懲罰性的手段讓他言聽計從。
這一點,大多人應該都深有體會。比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
“要聽話,你要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嘍。”
又或者
“在不乖乖聽話,媽媽就讓大灰狼把你抓走。”
等等類似這樣恐嚇或威脅的話,這些是極為不可取的。
用恐嚇、羞辱的方式最為對待孩子的武器,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懦弱。相反,用和善而堅定、鼓勵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變得獨立、自主、樂觀。
和善,表明的是對孩子及其獨特性的尊重。堅定,表明的是對情形的需要的尊重,包括一個孩子學習社會技能的發展需要。
如何操作,舉個例子:
到了吃飯時間,孩子仍在玩耍,并不想停止。
認可感受:“我知道停止玩耍很難,可是現在該吃飯了。”
表示理解:“我明白你為什么想玩耍而不去吃飯,可是現在該吃飯了。”
轉移孩子的行為:“我們一起比賽誰吃的快吧。”
鼓勵的方式
大批量生產的、甜的齁死人的贊揚就像垃圾食品,毫無意義。真正的鼓勵是有針對性的,是對孩子個性特點的認同。比如說孩子收拾好了自己玩的玩具,可以表揚他說:“你可以自己把玩具收拾好,太棒了。”而不是一味的像念經一樣,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好寶寶。”
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最后,關于管教孩子還有一點經常被人忽視,但在我看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照顧好自己和伴侶。一個新生兒來到家庭中,總是伴隨著手忙腳亂和意見相左。各種讓父母焦頭爛額的狀況層出不窮,每個人都疲憊不堪,出現在寶寶面前的也都是一張張憔悴的臉。很顯然,這是對家庭和寶寶的成長都不好的。
所以,擠出一點時間做點讓自己和伴侶開心的事,兩個人趁著孩子睡覺的時候看一部電影,吃點好吃的東西。或者媽媽可以做個面膜,爸爸可以玩會游戲。關心,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顧寶寶,也才能有精力塑造一個你喜愛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