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僅限于教學解讀的文本解讀是一種短視行為,事實上,這種短視行為直接導致一線語文教師對文本解讀的輕視,忽視甚至鄙視,客觀上,教師工作繁忙,雜物纏身,確乎無暇靜心搞什么文本解讀,況且,教師教學用書又有現(xiàn)二層的教材解析,何必多此一舉呢?而主觀上,不少教師缺乏文本解讀的專業(yè)修煉,甚至不知文本解讀為何物,要他們獨立直面文本,獨自解析文本,確乎是一件勉為其難的苦差事。
2.事實上,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首先應該返回初心,返回到最自然,最純粹的原生態(tài)解讀語文教師,直面文本的時候,最初的身份不是語文教師,而是普通讀者,作為讀者,自然的,自由的,自主的解讀文本應該是語文教師的原初使命,在原生態(tài)的文本解讀過程中,你大可以盡情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感,美感,靈感甚至傷感,痛感,甚至無感,原生態(tài)的文本解讀幾乎沒有邊界,一切誤讀,謬讀,錯讀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一定要說邊界,那也只能是作為讀者的那顆初心心,有多大解讀就有多大心,有多遠解讀就有多遠心,有多高解讀就有多高,實踐證明,原生態(tài)的文本解讀是提升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
3.是必由之路,卻不是終極使命,語文教師文本解讀的終極使命,是回到自身反觀自身,解放自身,成就自身,超越自身,隨著教齡的增長,經(jīng)驗的累積,我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任何文本都不過是自己的鏡子,有的文本像放大鏡,照見你不曾注意的生命細節(jié),有的文本像望遠鏡,照見更為遙遠的生命景象,有的文本像多棱鏡,照見一度被遮蔽的生命光譜,有的文本向潛望鏡照見深埋底層的生命源欲,文本解讀就是自我解讀,解讀文本就是解讀自我。我們能解讀的最終不是文本,而是借由文本重新看見的那個自己,誠如荀子所言,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