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段 片段一】
片段選自高琳的職場實用指南《職得》,高琳是一個有20多年世界500強公司工作經驗的一個女士。她致力于跨文化溝通及領導力方面的培訓。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高管教練。今天選擇的片段是《職得》一書P100頁的“為自己的回答設立一個架構”。
R·閱讀原文片段
一個高效的匯報會并不意味是一個聽著很累的匯報。如果你的匯報讓別人聽得很累,那說明你缺乏把一個復雜的事情講的簡單的能力。
為自己要說的話設立一個架構可以幫助你把一個復雜的概念相對簡單化。一個沒有架構的陳述會把所有要說的話一股腦倒給聽眾,好比把一袋豆子倒到聽眾面前說你們自己去數去吧,數完了告訴我什么意思。但是高管們每天要同時操心很多事,當他來聽你匯報的時候,很有可能是他這一天第N個會了,早已經筋疲力盡,你還要他腦子里替你數豆子,難怪他聽不進去。
所以要為自己要說的話設立一個架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是當你不知所云的時候,你越需要有一個架構。這一點在向上匯報最后的Q&A環節尤為重要。不管老板問你什么問題,只要你的回答超過三句話就都需要有一個架構。
這個架構可以是上面說的“總分總”,也可以是“數字1,2,3”或者“首先......其次......最后。”
I :復雜的東西簡單化,表達清楚明了,有邏輯有層次,就像列一個大綱,運用總分總的架構,讓自己說話有條理性,一下子讓別人抓住重點,節省時間和過濾信息的精力。
A1:顧客經常到客服臺補錄積分,在購買商品時營業員沒有將顧客的會員信息錄入系統,導致顧客使用積分的福利受損,當顧客來服務臺補錄積分時,我們都會告知顧客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去專柜退貨重新入單子,比服務臺方便而且更快;第二個,拿著收銀小票去專柜讓營業員找樓層主管簽字然后再回到服務臺補錄積分。這樣的回答讓顧客一下就抓住重點,沒有多余的贅述。
A2: 如果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多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然后、最后這些表示層次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