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說婆媳關系的時候,提到了我一個閨蜜孝順,和婆婆關系越來越好的事情。其實,這位婆婆原本對兒媳婦并不滿意。
結婚前籌備的時候,兩家人就沒談攏,因為彩禮錢吵起來。女方家買了車,要求的彩禮比一般水平高許多。男方家認為已經買房了,還拿那么多彩禮錢有點過分,就是不給。事實上男方家里也沒什么錢了。
爭執不休的時候,閨蜜和男朋友籌集錢補足了彩禮。這事沒有公開說,分別私下和自己的媽講了,閨蜜被罵了一頓,男朋友被母親說了句“長大了你的事我也管不了,想娶就娶吧”。最后婚事還是就這樣成了。
和親家鬧得不算愉快,婆婆對這個兒媳婦不冷不熱。閨蜜覺得婆婆沒太當自己是一家人,反正嫁的是老公又不是婆婆,她也沒太上心。好在不是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閨蜜的婚房是學區房,距離公婆家半小時車程,雙方倒也沒有太多沖突。
但閨蜜生活不順心,出嫁后遠離娘家人,她感受不到家人的溫暖。有時候還會和婆婆爭執,除了丈夫過后寬慰她別放在心上,沒人幫忙,她感覺委屈,自己像是上趕著嫁過來被嫌棄的。后來閨蜜懷孕生下女兒,婆婆幫了點小忙,依舊是不冷不熱。
沒多久,閨蜜的弟弟結婚了,弟妹是一起剛大學畢業的校友,和閨蜜很聊得來。弟妹是個話多的“直腸子”,除了愛折騰,婚前也是個善良孝順的女兒,結婚后老和閨蜜吐槽,據說是有攻略講這些話和老公說不太好。
“姐,你媽怎么那么多事??!和同事聚餐回家晚了都要管!”
“姐,你媽怎么老是婆婆媽媽的,還兇巴巴的,我又不欠她!之前對你也這樣嗎?”
“姐,你媽......”
閨蜜這才發現,媽媽原來這么多“毛病”啊,她一直認為媽媽是一個很熱心腸的人,對家人非常好。說起來閨蜜是個不多話的人,也沒有遺傳她媽的暴脾氣。她給媽打電話,聊了近一小時,全是在抱怨自己兒媳婦,末了問閨蜜過得好不好,閨蜜照例回復:“好”。
之后,閨蜜同意了和老公之前爭執,要不要請保姆帶孩子的意見,不找保姆了,把公婆接過來一起住。閨蜜產假結束要上班,之前婆婆就說要親自帶孩子才放心,這下也算合意了。不過婆婆說放假她還是回去住,和年輕人待不習慣。
閨蜜還從網上看了很多怎么處理婆媳關系的攻略,挑挑揀揀合適的就對著婆婆實踐了。她來問我有沒有好的建議,說想明白了,每一個婆婆都是當媽的人,只不過一方面因為血緣關系,另一方面因為從小就磨合關系從小就依賴,所以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才牢不可破,不會去盯著身上的缺點看。閨蜜想和婆婆好好相處,生活得那么近的一家人,不能一直這么生分,大家都不愉快。而且,閨蜜希望能對弟妹有些啟發,和媽也好好相處。
閨蜜的婆婆不是不講理的人,見兒媳婦對家庭關系上心,態度也有所轉化。婆媳兩人經常溝通,聊聊生活聊聊孩子,有時候也吵,但生活變得生動起來。
開放二胎政策后,閨蜜和老公積極響應,生下兒子。期間婆婆忙前忙后,對閨蜜關懷備至,閨蜜過意不去,婆婆說:“你喊我一聲媽,我能不關心你嘛!你給我們老梁家還帶來一個好,我感激你啊,怎么忙都不累?!?/p>
后來婆婆和親家母聊天,說道:“你養了個懂事的好女兒??!我以前以為,兒媳婦再好,又不是親閨女,我能無理由對她好?將心比心,才發現,總得有人先付出好才行。以前我沒閨女,現在我有了,和你家的是同一個。”這位親家母有所觸動,“將心比心?說起來我那兒媳婦聽說在家也是孝順的女兒,不知道怎么的,嫁過來老頂嘴老跟我這老婆子吵架。那我也嘗試下,緩緩關系?!?/p>
婆媳關系復雜難處,是一個廣泛的問題,不管是婆婆還是兒媳婦,都應該看看自身有沒有能改進的。當然,只有單方面的努力,是沒用的,對方得寸進尺,那建議雙方離遠點生活,別住一個屋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