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中國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快速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為O2O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例如移動端的LBS是PC端不能實現的)。伴隨著O2O對本地生活服務各個垂直領域的加速滲透,整個本地生活服務O2O市場模式快速增長。團購平臺逐漸地向生活服務一站式服務平臺靠攏,不斷拓展服務品類。大眾點評是中國領先的本地生活消費平臺,由最初的PC端轉移到移動端,使得服務更加本地化。由基礎的團購,旅游,酒店,電影,KTV等信息化服務,覆蓋到麗人,親子,運動健身,結婚,醫療,家裝,到家,廁所(這都可以有,一臉不可相信!)等幾乎所有的本地生活服務,試圖去完善用戶體驗的深度閉環。
初次運用用戶體驗五個層次來寫產品體驗報告,分析得可能不夠完善,希望收獲一些批評和建議。
概覽
體驗產品:大眾點評8.1.6
設備型號:OPPO R7sm
操作系統:Android 5.1.1&ColorOS V2.1
目錄
1、戰略層
1.1產品定位
2003年大眾點評初建時,是以信息提供的方式作為主要的模式,它提供商戶的名單,讓用戶自己根據服務評價來選擇商戶。解決了去哪里可以吃,吃那家比較好的問題。后來由于團購模式介入,大眾點評也來分一杯羹,并且服務品類覆蓋面變廣,并推出優惠,會員卡等功能,吃喝玩樂,找優惠唄!
1.2用戶需求
C端消費者:主要是80后、90后的年輕的經常上網的消費群體。
1、快速找到自己周圍的商家;
2、獲取商家的優惠信息;
3、通過其他人的評價了解商家服務以便決策;
4、減少線下付款的繁瑣;
一句話:找到用較少的金額可以購買更好的服務的商家并消費。
B端商家:入駐大眾點評的提供服務的商家
1、提高曝光度和擴大影響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口碑;
2、吸引消費者,拉住更多的回頭客;
3、用較低的成本,賺取更高的利潤;
1.3競爭優勢
大眾點評多年累計的點評數據和商家資源成為大眾點評的護城河,用戶可以在消費時作出最佳的決策,內容的廣泛性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在信息流的基礎上,它一方面吸引著消費者,另一方面圈住商家資源,所以廣告和團購業務就成為了流量變現的直接體現,這是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難以復制公司模式的重要一點。
2、范圍層
2.1主要功能流程
主要功能流程之團購
主要功能流程之閃惠
由團購與閃惠的流程圖可以看到,相比之下,閃惠的流程要簡短很多。使用團購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我消費了580塊,這里有89元的100元代金券,要計算一下是買5張代金券:5×89+80=525劃算還是買6張代金券6×89=510比較劃算(心算不好的自備計算器,請叫我雷鋒?)。OK我買了6張那代金券里的20塊不計較了,于是服務員開始埋頭抄6條長長的驗證碼了,中間萬一抄錯了就重新來過吧,知道等他把6條驗證完我買單完成了。再來看看閃惠買單,我消費完之后,點擊去買單,自動打折消費金額,不用驗證,直接支付,省事省時,果然“閃惠”。
閃惠對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1)一鍵支付,不用找零;(2)免對比,省查找;(3)減少支付時間提高雙方效率。減少頁面跳轉的次數和繁瑣的過程,簡潔,大大地提高了用戶體驗。
對商家而言,他們不需要折扣放在團購這個籃子里,可以根據營業的實際情況調整營銷方案,折扣力度和折扣時間,靈活易于控制;但是如果閃惠的優惠不能與團購持平,就可能無法快速以解決痛點的目的打入市場,若是閃惠的力度高于團購,那可能商家的利益就“折損”的更厲害了。所以公司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增加商戶的心理平衡感,鼓勵他們將閃惠進行到底。
主要功能流程之點菜流程
線上點餐模擬了實際消費場景,但將這一步轉移到線上,更是線下點菜模式的升級。用戶不必盯著菜單一籌莫展不知道吃什么,而是對著實物照片慢慢對比,挑選,直接下單到廚房,省去了和服務員交流的時間,提升了用戶體驗。(簡直不要太直接)同時提高了商家的服務和銷售效率,另外商家還可以對菜品細化分類營銷比如在菜單上推薦招牌菜,推薦組合(幫你點)等,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商家的品牌效應,引導和刺激了消費者消費。
點評關于付錢反復確認這個小細節做的很好,比如優惠買單時,不在店內與在店內提示內容不同,可以一定程度減少誤付的幾率。在點餐的時候,需要對購物車的菜品確認,確定下單上菜的確認等都很到位,防止錯誤。
最后可以看出,大眾點評圍繞用戶的餐飲消費體驗進行的深層閉環升級,先解決了去哪里吃,又解決了吃什么,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將線下消費搬到了線上,在餐飲O2O行業創新性地率先提供包括餐廳推薦、預約預定、排隊等位、點菜下單和支付結賬的全套解決方案,提升用戶體驗,優化商戶服務流程。
2.2特色功能
特色功能之發現
一些偏工具類的產品都會試圖增加一些社交,娛樂游戲等元素來增加用戶粘度。點評通過發現這樣一個問答,社區論壇的類似社交產品來增加人氣和留存率。其次這里的“發現”內容更加寬泛,探好店,推薦菜,榜單,以及霸王餐不僅僅將用戶的目光集中在“社區上”而是讓用戶可以在閑暇時間依然可以拿出手機翻排行,探好店,將感興趣的收藏起來,順便“來頓霸王餐”。點評在“發現”里顧忌消費者興趣的前提下,又給商家做了一次宣傳,再次實現流量變現。
個人建議:在好友去哪這個板塊可以處理得更活躍一點。你想讓大家看到你在哪里吃了什么,感受怎么樣可以發個朋友圈,寫個說說啊!在大眾點評你只有在評價的時候才會將這條評價展示在類似“朋友圈”這樣的一個版塊。可以鼓勵和培養用戶隨時曬圖,曬店的習慣。
改進: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增了“說心情”的功能,自動定位,用戶可以在曬圖曬文字的同時可以選擇添加最近6次使用點評的鏈接,圖片和鏈接可以獲取一定的積分。目的:滿足用戶隨時分享的心理需求,積分制為了鼓勵用戶增加活躍度,增加用戶粘性,同時可以為商家做宣傳。缺點:操作步驟過于復雜,難以培養用戶習慣,并且在培養了用戶習慣之后這個功能才會顯現出優勢。
3、結構層
3.1信息架構
點評的信息架構還是很龐大的,在首頁給了“寫點評”的二級快捷入口,可以看出它的優先級下降,畢竟平臺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商家和點評內容,但是并不代表它就不重要了,評價是大眾點評的一大無可復制的特色和重要支撐;一級快捷入口除了一些必要固定的美食,電影,酒店,休閑娛樂,外賣,小吃快餐傳統的頻道,將橫向延伸的麗人,火車機票,洗浴,生活服務(家政,開鎖,洗衣,照相等)與之并列,試圖將用戶往這方面引導,也表明了點評在這些方面深度挖掘的決心(每一個細小的方面都是需要不斷鉆研的)。二級快捷入口里將美食的一些高頻分類單獨列出來,一方面為了豐富應用,另一方面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入口,方便了選擇!
從8.1.5版本到8.1.6版本,從“閃惠團購”到“品質優惠”,信息的分類更加全面,并增加了廣告活動,精選分類等,但是為什么品質優惠頂部的快捷入口下的信息內容與首頁快捷入口下的信息內容一模一樣,品質優惠與首頁是兩個不同屬性的頁面,用戶希望看到的是不同的篩選之后的新內容,放了這些之后反而讓用戶對功能感到模糊(他們會以為這是篩選出來的品質優惠的內容,但是點開一看竟然和首頁的一模一樣,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用戶會覺得我們欺騙了他),也不能快速的引導他們進入核心內容。建議:不要這一塊的快捷入口或者展現篩選之后的分類。
3.2交互設計
1、首頁
首頁搜索欄的狀態設計的細節很貼心,充分考慮到了場景(初始時,用戶需要核對地址信息,必要的時候可能會對“+”下的菜單操作,一旦用戶向下滑動就說明需要瀏覽信息了,加長搜索框有助于他們專心,完整地輸入需要搜索的內容)。
搜索框位于切換欄下,會產生搜索被包含的感覺:在全部(國內)下只能搜索國內的城市,海外下只能搜索海外城市,其實是搜索不限定搜索內容。
建議:將搜索移至標題欄(如上右圖),這樣的并列關系有助于用戶理解。將當前定位的展示標簽改變,減少用戶自身對信息的二次轉換。
2、品質閃惠
目前超值專場的內容只有兩個,完全可以不用向右滑動,完全展示,右滑操作會給人以較多選項的錯覺。若果選項過多,右滑又會顯得繁瑣。
建議:針對當前只有兩類時,完全展示;如果選項數量中等,可以采用右滑展示方式采用當前的“一個半”,并給用戶可以滑動的提示;如果數量較多,可以增加“查看更多”的入口。
3、導入好友
這是我在導入好友錯誤時出現我的QQ已經被另一個賬號綁定的提示,(只給提示不給解決辦法的都是耍流氓),我只能在個人信息里找到第三方賬號綁定,重新綁定(就其中嘗試尋找第三方賬號綁定就耗費了很長時間)。
建議:在提示后方添加可以直接進入第三方賬號綁定的入口,例如文案可以這樣:該QQ賬號已綁定另一個賬號,您可以點這里重新綁定該QQ號。
4、框架層
4.1統一性
這上頁面分別是“0元吃大餐”,“看電影”,“外賣”頁面下的“我的”懸浮按鈕,可以看到,3種狀態3鐘樣式(我猜不是一個設計師設計的)icon樣式,位置,底色,大小,是否有文字各有千秋。電影與外賣類別相似,可以保證兩者的統一性,0元吃大餐的屬性區別于前兩者,在頁面右側有操作按鈕,將懸浮按鈕放置在左邊是考慮之后的結果,但是在稍加區別的前提下加以統一甚至不在樣式上做區別是完全可以的。
4.2習慣性
指示標識可以幫助用戶理解,點評的消息icon使用了用戶普遍認知的“郵箱或郵件”的標識,定位則粗略表示,分享icon使用了iOS系統的分享按鈕,原有三種樣式不夠直觀,表達地信息不夠完整。(對應下方是建議使用的信息標識)
5、表現層
點評APP以暖色系橙色為主色調,刺激消費。信息的組合布局較為統一,模塊清晰。不同于其他版塊給人的感覺扁平清新色彩活躍,品牌優惠版塊的整體風格偏向歐美風,黑色使用較多,(甚至最上方的icon都是黑灰搭配)給人的是“高貴時尚,難以靠近”的視覺感受,猜想可能是與該版塊的主題“享品質,惠生活”有關系:品質。(下面可以對比感受下)
在商家詳情頁,上圖的內容在圖標和文字的排布上有點瑕疵,可能是UI姐姐或者哥哥的小疏忽吧!
6、總結
點評作為O2O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佼佼者,總的來說是很棒的產品。但它并不滿足于現狀,不斷地完善服務模式,縱向深化,對一個產品深耕細作,挖掘其深層價值,解決痛點(例如在餐飲O2O行業創新性地率先提供包括餐廳推薦、預約預定、排隊等位、點菜下單和支付結賬的全套解決方案,提升用戶體驗,優化商戶服務流程)。橫向拓展,擴展業務,定位轉型(例如在周邊領域開展,火車機票,洗浴,麗人等業務線,試圖鉆入用戶的每一個生活場景)。
這是一個用戶至上的時代,是一個需求為王的時代,不解決問題的產品是站不住腳的,而大眾點評面臨的是C端和B端,以及自身的良性發展,兼顧三者從中尋找平衡,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加復雜,這就要靠不斷地創新,利用數據的積累,分析用戶需求,提供給用戶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自我總結
這是第一次用這種五層次模式來分析一個產品,有些吃力,一邊翻書(有些點時間久了印象模糊)一邊查資料。產品的盈利模式,市場狀況等都是初次嘗試分析,其中不可避免的只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于是就搞不清楚產品為什么要這樣做,關于閃惠和團購的區別,以及閃惠為什么不做成可以直接在首頁掃一掃入口優惠支付的模式,還有橫向縱向具體在點評上是怎么表現出來的等思索了很久。
不得不說,寫產品體驗報告很鍛煉人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在寫的過程中對某種模式有一些聯想,比如在想點評在橫向擴展的時候會想到滴滴打車由只做打車,到專車,快車甚至代駕的一系列周邊業務擴展。在現階段想的還比較少,如果平時多分析多思考產品的話,這種能力會提升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