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抑郁癥,可能很多人會有兩種不同的想法。
一種是,抑郁癥,就是想太多了,想開點就好了;另一種則是視抑郁癥為洪水猛獸,歧視生病的人,有的病人的家屬則會視抑郁癥為一種恥辱。
幾年前,朋友的同事因為抑郁癥自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身邊有人因為抑郁癥而自殺。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他患有抑郁癥已經很多年了,但是父母因為不好意思讓外人知道,一直也沒有帶他去進行治療。后來他的愛人帶他去積極進行治療,但是還是在某次復發之后,他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我訝異于這個時代還有以抑郁癥為恥的人,也為年輕逝去的生命感到嘆息。
這兩年,我身邊也有人被診斷為抑郁,還有人因為抑郁需要住院。面對自己熟悉的人,自認為已經讀過一些科普文章,了解過一些關于抑郁癥的情況,但是很多時候,我還是不知道要怎么去跟他們相處。有時候,我甚至也會覺得,為什么會抑郁呢?就是因為想得太多了吧?也許,多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了吧?我才知道,原來,我并不了解抑郁癥。
所以,當我看到《抑郁帝國》這本書的時候,就非常感興趣。這是一部關于抑郁癥歷史的書,我想,不管是要了解一門學科,或者是一個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了解它的歷史。
這本書的作者是喬納森·薩多斯基,是大學的醫學史教授,多年來研究方向為精神病流行病學、抑郁癥史等。他寫的《抑郁帝國》,梳理了抑郁的歷史脈絡,從概念、理論、治療等多個角度來解讀抑郁癥,為我們了解抑郁癥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宏大的視角。
接下來我就分享一下我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收獲。
01 究竟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情緒和抑郁癥有什么區別?
書中說到,“抑郁”既可以指一種疾病,也可以指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種情緒。
有時候,這種情緒會自然消失,也可以通過做一些事情而改善,比如運動和打掃等。可能也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抑郁情緒,同時又可以通過調節得到改善,所以,沒有患過抑郁癥的人可能就會覺得抑郁癥“也不過如此?!?/p>
但實際上,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持續時間更長,也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是一旦患了抑郁癥,并不容易擺脫,并且可能需要治療。
普通人認為可以帶來好心情的事物,對抑郁癥患者來說并非如此,有抑郁癥患者說自己討厭天氣好的時候,因為天氣好的時候,其他人就覺得他應該要有一個好心情。這些美好的事物,在“嘲笑”著抑郁。
抑郁癥的臨床定義
作者在前言這么形容抑郁癥:“很少有疾病能與抑郁癥的可怕相提并論:耗盡你的生命價值,使你變成行尸走肉?!?/p>
抑郁癥如此可怕,究竟什么是抑郁癥呢?臨床抑郁癥有一個簡單的定義:“它是一種心境異常低落的疾病?!?/p>
抑郁癥會有哪些癥狀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列出了用來判斷重性抑郁障礙的9個癥狀,包括:
l 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心境抑郁
l 每天或者大部分時間對所有或大部分活動都不感興趣
l 在未節食的情況下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或者幾乎每天食欲減退或增加。
l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者睡眠過多。
l 幾乎每天都精神運動性激越或者遲滯(由他人觀察所見,而不僅僅是主觀體驗到的坐立不安或者遲鈍)。
l 幾乎每天都疲勞或者精力不足。
l 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無價值,或者過分地、不恰當地感到內疚。
l 幾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者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減退或者猶豫不決。
l 反復出現死亡的想法,反復出現沒有特定計劃的自殺觀念,或者有某種自殺企圖,或者有某種實施自殺的特定計劃。
手冊認為,如果在兩周內出現了前面2個癥狀,剩下的存在4個,就能夠確診為重性抑郁障礙。
02 抑郁癥是復雜的
抑郁癥成因的探索
歷史上有很多關于抑郁癥影響因素的探索。
比如體液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健康是由4種體液的平衡來維持的,分別是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而當黑膽汁過多的時候,就會得所謂的“憂郁癥”。
還有的人認為,抑郁是因為有惡魔附身。
之后人們進行了許多的探索,關于抑郁,大家有了更加科學的認識。有的認為是內疚、自責一類的心理問題導致了抑郁,有的則認為這就是生理疾病。有的人認為是社會環境導致了抑郁癥,有的人認為是遺傳導致了抑郁。
但是研究表明,這些單一的因素都不是抑郁的成因。
什么人會得抑郁癥
通過專家們的研究和總結發現,生活中的逆境會增加患抑郁癥的風險。比如社會性別歧視、發生壓力事件,弱勢群體患抑郁癥的風險也更高,較低的社會階層也會導致更高的抑郁癥患病率。
但是,并不是說所有面臨逆境的人都會患上抑郁癥,也不是只有在逆境中的人才會患抑郁癥。
一般來說,逆境會導致抑郁我們通常可以理解,但是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一個人順風順水,沒有什么挫折,為什么會抑郁。
書中有一個例子,寫了抑郁回憶錄《我快要幸福了》一書的達芙妮·默爾金,在曼哈頓的一個富裕家庭長大,但是她卻飽受抑郁癥的折磨,這讓有的人接受不了,覺得她的生活已經很好了,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但事實上,“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可以絕對防止抑郁,而社會特權階層可以得到這種保護?!?/p>
歷史和研究證明,抑郁并不是單一因素引起的,抑郁癥是復雜的。抑郁癥受到生物學上的影響,也有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書中提到,“目前的研究中,很少有人聲稱只需要一個原因就能解釋抑郁癥?!?/b>
03 抑郁癥是頑固的
抑郁癥治療的復雜性
抑郁癥是復雜的,這也決定了它也不是單一治療就能解決的,也無法做到“藥到病除”,跟抑郁癥抗爭,可能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
很多人覺得得了抑郁癥,就只需要“想開點”就好,或者說多出去走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但問題是,抑郁癥有時候也受到生理因素的影響,并且抑郁癥患者大多有很多事情沒有興趣,自然也就對“做感興趣”的事情無從談起。
歷史上,對于抑郁癥的治療,也有過很多的探索和嘗試。
比如心理治療的精神分析,認知行為療法,人際關系行為療法。也有過休克療法,電擊療法,切除腦葉白質切除術、藥物療法等等,生物療法中用得比較廣泛的是藥物療法。
通過長期的實踐,專家們發現,不管是單獨用心理治療,還是單獨用藥物治療,都沒有兩種一起進行有效果。如果只是進行心理治療,可能會錯過挽救生活的時機;如果只是進行生物治療,就可能無法認識到自己思維和認知的問題。
但是治療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負擔,服用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而要進行心理治療,可能需要突破社會的偏見,這兩種治療方式還都會帶來經濟上的一些負擔。
抑郁癥的反復性
作者說:“治療可以使人們從不必要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但單憑治療本身并不能使任何人快樂?!?/p>
哪怕經過治療,隨著時間的流逝,抑郁的情緒已經消失,但是并不能代表,曾經沒有抑郁過,時間也無法抹除抑郁帶來的黑暗和痛苦。
抑郁并不是治療一次之后就可以根除的疾病,它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結語
生活艱難,抑郁癥的人數不斷攀升,我們無法預知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是否也會陷入黑暗。
至少,我們可以通過《抑郁帝國》這樣的書,了解抑郁的歷史,知道抑郁的復雜性,讓普通人也試著理解抑郁癥,讓我們學會不再輕飄飄地對抑郁癥患者說出“想開點,去森林走走,做點感興趣的事情”之類的話。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如何管理好抑郁癥的未來,一部分取決于我們對抑郁癥過去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