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夕陽西下,黃昏星閃閃發亮的時候;西山一抹淺絳,漸漸暈成橘紅,暈成淡黃,暈成淺湖色……風是涼了,地上的影兒也淡了。幽僻處,樹下,墻陰,影兒綽綽的,這就是鬼魂收腳印的時候了。——摘錄自楊絳散文名篇《收腳印》
今天一口氣把羅銀勝寫的《精裝版楊絳傳》閱讀了93分鐘,再次讀完楊絳的這篇散文處女作《收腳印》,一時間特別喜歡。讀著楊絳形容夕陽的文字,我竟然是覺得很美很美。
寫散文《收腳印》時,楊絳正在清華校園讀文學,老師正是散文大家朱自清,時年22歲。如果這個世界有巧合,那么楊絳這一段描寫,豈不正是她幸福一生的定調子啊!
更有旨趣的是,這里面竟然也有一個“絳”字,一個絳字貫穿她的一生,名如其人,果不虛傳。楊絳的一輩子都在發光發熱,而晚年更是余暉燦爛輝煌,又“閃閃發亮”。她的《我們仨》《寫在人生邊上》《洗澡》等等著作,無不是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楊絳先生絕對想不到,自己年輕時寫的一篇散文,竟然給自己整個人生定了一個總基調吧!又或者她潛意識正是按照這個散文所寫的基調去所作所為,也未可知。
我喜歡讀楊絳的文字,光她的傳記都已經讀過兩個版本了。央北所寫的《楊絳傳》不長,因為有作者央北的感悟文字,讀來頗有感觸與啟發作用。而羅銀勝的《楊絳傳》內容足夠詳實,引用文字也是務必整篇整篇引用,不厭其煩,面面俱到,原汁原味,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人物傳記。
楊絳所描寫的這一段夕陽景色,竟然不給人悲傷與落寞感覺,反而有幾分斗志昂然與積極向上,楊絳只是用四個字“閃閃發亮”就寫出了這種感覺。雖然斗志昂揚,卻也沒人覺得驕傲自負,因為她下面寫夕陽的多姿多彩,一連用了“淺絳”“橘紅”“淡黃”“淺湖色”。
如果用色彩來比喻人生,楊絳的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淺絳”,到后來,她的人生漸漸變為“橘紅”,再后來人生變得“淡黃”,再就是變成了“淺湖色”。
如何理解楊絳這各種色彩人生?除了偶爾一段時間“橘紅”,楊絳多數時間都是“淺”和“淡”,沒有多少轟轟烈烈,很多時候楊絳的人生都是這種平淡與藏鋒。
無怪乎胡河清在《靈地的緬想》中寫道:“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鋒刃。”
至于“橘紅”這一段人生,我覺得應該當指抗戰時,楊絳寫過很多劇本,一時名氣蓋過錢鐘書,導致錢鐘書都有幾分嫉妒楊絳,生氣道以后沒時間陪你看戲了,我要寫一部小說,你自己獨自去看戲吧。
于是,錢鐘書閉關兩年,終于寫出一本小說試水小說《圍城》。結果,僅僅是試水的小說《圍城》一經出世,頓時轟動文壇,一時間贊譽不斷。而楊絳,又終于回歸到自己藏鋒的一面。
最后,我想說楊絳細膩描摹夕陽這一段,可以用來詮釋我最近正在學習的一首英文歌曲《God Knows I Tried》其中歌詞某些英文,歌詞寫道:
Sometimes 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To red blue and yellow skies
It's so crazy I could drink it like tequila sunrise.
把這首歌曲,我再次推薦給大家,倘若感興趣,可以移步拙文翻譯系列文章God Knows I Tried《蒼天明證我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