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五維教練領導力”的復盤文章。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
“只要相信,你就能去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2019年3月9日,那天,EAP講師班的同學小晶忽然私聊我,說有一個課程很不錯。是她的“商業講師”班的老師極力推薦的。我打開課宣一看,是一個叫“五維教練領導力”的課程。
當時我并沒有很理解這個課題的意思。小晶告知我是可以學習到做課程的,比商講班要劃算。好像是個教練技術。我回憶起之前聽職業指導老師說,關于教練技術的事情。據說是未來企業咨詢的趨勢。秉著這兩顆好奇心,我瞬間報名了。
報名后進去一個大群,我有點后悔了,是因為課程價格還是算中上的,目前自己的經濟水平也不算很好。我到現在也說不清當時那股報名的勁是哪里來的,我不斷地反問自己,是不是在沖動消費?
然后看見群里面進來的人越來越多從40到80到100+,我開始思考,難道這里的所有人都在沖動消費嗎?我會不會受騙上當去了一些激勵課程?但我又很相信小晶選擇的課程。因為課程消費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有時間很精力的消耗。
我當時遇到的困惑。是關于職業突破的。我希望制作屬于自己的課程,但總感覺積累不足,然而我已經學過的知識,其實已經足夠支撐我做成課程。也許是信心問題吧。也許是目標感,也許是信念……總之,總是少了點什么,停滯不前。很可能因為如此,我被這課宣打動了,課宣里面有一條是獲得0“五維課程”的授權,并獲得8G的課件資料。我想,如果有這批東西,我便可以更容易地做自己的課程吧。雖然這種判斷是基于潛意識的直覺判斷的,不屬于理智的部分。但我總是相信我的潛意識,即便我成為了潛意識的“鏟屎官”,我仍然好奇著,潛意識會帶我去哪里?
1.課前
從《高績效教練》開始
課前要求看完此書。
說著奇怪,這與本書的機緣,都不記得什么時候開始的。只是模糊地記得,當時很喜歡這本書,然后還推薦給了朋友,再然后就出現在我的書柜左下角,直到五維課程要求去閱讀這本書,我才真正地翻開他。
一切都像一場夢,意識中想不起為何,只是向潛意識許了個愿望。最后我看完了這本書。里面的內容太多了,多到沒法用三言兩語來說清,附上我的筆記吧…
2.第一感受
4月5日,是2019年清明節放假的第一天。
五維課程在這天,并且連續三天去上,足足占用了一整個三天假期。我只是假裝在意假期,實際上,對我而言沒有什么比上課更好的娛樂了。
實際上,我還不知道五維教練領導力是什么,就傻乎乎地坐到了被分配的第6組。所有的人都很熱情,好像被打了雞血一樣。
太高的贊美是虛偽。我來之前就聽到很多人說五維課程好了,好在哪里,我想自己體會。
這是一節由創始人陳序老師講的課程。
陳序老師聲音聲調很好聽,一段一段地講述的感覺。我想起武志紅老師,那天在峰會第一次看到他的真人,他線下講課竟然和錄音里面的播音員那般的感覺一樣。陳序老師也是。
這是所謂的舞臺表演力嗎?嗯,值得我學學。
開始的一天,課程內容講的是我熟悉的東西。哦原來這就是教練,和我心理學培訓講的幾乎一樣。我心生懷疑,這教練是心理咨詢師換了個稱謂嗎?
接下來的2天,我一直在尋求這個答案。順便也聽聽我想要的部分。
3.課程結構
課程是從理法、心法、功法、技法、工具來分的模塊。
其中的理法、心法部分,和心理咨詢師基本相同。也許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特征都是那樣子吧。
4.知識點
教練的意義是幫助客戶創建新的覺察。
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自己”
簡單劇透幾點:
關系的建立:是第一部和必須的一步,好的關系注定了教練的成功。
教練內在修為:一個教練的效果有多大,由教練的修為而定的。
對人的信任是基礎,教練的信念:相信人是ok的;人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積極的意圖;人是有資源的;人會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改變是不可避免的。
教練的修為方式是:覺察。覺察提升,知己才可以渡人。這里,老師提供了5種打卡的方式來提高覺察力:覺察日記、發現美的眼睛、打破規條、豐盛日記、強有力提問。天天練才能晶進,形成習慣也不難。
在技法方面:
重點在于:傾聽和提問
我最深刻的是3F傾聽:簡單來說,就是傾聽的時候,聽事實、意圖、感覺,這三個緯度。把自己的主觀判斷撇出,還原說話方的真實意圖。確實是很好用的。
提問的要點:往哪里問就是把客戶帶往哪里。這個點很有意思。
了解了上面的邏輯以后,就是怎么去運作的事情。
最基礎的方法是九宮格法子:
所以事件背后,都是關于人的問題。
調整目標→理清現狀→愿景意義→資源方法3個→標準規則→第三方監督時間→責任意愿滿意度
在走九宮格的時候,某一點卡住,都可以回到前面部分調整。直到去完成目標。
5.找到答案
關于教練與心理咨詢,今天與我的體驗師去談過這件事。
她說,她很多來訪者都是學教練技術的。我很好奇,教練也去做心理咨詢呢,是為何呢?
漸漸答案浮出水面。
心理咨詢師和教練技術沒有沖突。
教練技術是說未來的愿景,有目標的事情,做意識層面的事情,但無法處理潛意識模式的事情。例如,強迫性重復的模式。
心理咨詢是處理內在自我的東西,潛意識無意識作用的東西。明顯的感覺是 教練技術里面,會很清楚教練談了些什么,結果是什么。在心理咨詢里面,你隨便談談日常,也沒什么目標,但卻闊然開朗。
說白了,教練知道負面情緒的存在,卻不去碰他們,而是往積極方向使人達成目標,給予賦能。而傳統心理咨詢是專門碰觸負面情緒,并讓其與正面整合。這樣的說,是所謂的平靜狀態,所謂的“成佛”。
課后我問了下陳序老師。他說兩者是沒有沖突的。我可以去做一個心理學教練。
我認為,當整合了兩個方面, 好比整合了正面與負面,達到完整的感覺。
6.接下來
既然學了,就一路走到盡頭,把它學通透,用通透。
下一個目標,CCF教練證書。
20場分享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