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是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文章,在讀這節之前,我從來沒有把勞動與學生的才能、愛好和志向聯系在一起。總以為,在學校的勞動就是打掃衛生,做一些體力活……,學生發的《勞動》書也只是象征性的讓學生看看而已,從來沒有重視過。
黨的十九大以后,我的看法有了一些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對學生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意義深遠。習近平總書記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要求我們培養“有用人才”, “有用人才”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備勞動的素質,能夠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從那以后我認為國家把勞動課的地位提高了,還是要認認真真地上比較合適。但因為沒有具體的考核,所以也只是按照課表上上而已。
在讀了這篇文章之后,對勞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于勞動還和學生的才能、愛好和志向有著密切的作用。讓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又有了一個深刻的反思。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如果哪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好,那就是老師心目中的優等生,即使有些其他問題也可以忽略;如果哪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就會被老師定義為“差生”,會認為他們一無是處。事實上,老師心目中的優等生,在很多方面是不如這些“差生”的,如:生活自理能力,勞動能力等。這些“差生”在干其他事情的時候就會特別上心,如:幫老師拿個東西,跑個腿等等,做得都非常好,做起來也會很開心。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當這些學生走上社會時,主動和老師打招呼的都是這些“差生”,昔日的優等生,看見一個小學老師都會低低頭走過去。老師們在閑談的時候也經常會說起這種現象,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更身不由己的偏愛一些優等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一個把人放在了首位的社會里,任何勞動都可以上升到創造性的高度。對于每個孩子來說,凡能使他在其中表現為一個創造者,一個詩人,畫家,使他為自己和自己集體的勞動成果而自豪的那種勞動,都可以變成一種精神勞動。我們學校里沒有一個孩子對勞動持冷淡態度。培養每一個孩子對勞動抱有積極的興趣,發掘愛好和志向,確定個人的愛好——這也就是個別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真正的教育技巧就在這里顯示。”讀到這句話時,我很慚愧。
我們在學校里主要重視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根本沒有把那些“差生”的勞動看在眼里,沒有讓他們在學習之外的其他方面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導致他們在學校里常常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而自卑,這是我們教育的失職。
在帕夫雷什中學的校園里,有各種各樣的勞動基地,工作室,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找到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樂趣”。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某些才能的素質,這些素質,如同火藥,要有火花來點燃它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努力發現學生心中的火花,讓學生心中的火藥遇上火花。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