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馬叔|不折騰不是年輕人,我還在折騰,你,老了嗎?
圖片來源:必應搜索
這是克賽馬的第6篇原創
—START—
在上一篇推文中,我論述了職業瓶頸期突破的重要因素,是你是否具有格局。一時間反響較好,相信很多讀者都是受困于目前的現狀,想要進行突破,但因篇幅所限,未能在如何培養格局的細節上進行論述,后臺中亦有讀者詢問此問題。所以今天我們談談如何進行格局觀的培養,有何方法可以執行,文章較長,耐心查看。
未看到前一篇推文的讀者,建議仔細閱讀上一篇推文,附鏈接:職業瓶頸期究竟該靠什么突破
再次認識格局。
局——是認知范圍的大小
格——是認知程度的深淺
格局就是你的認知范圍有多廣,認知的程度有多深,其維度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格局決定了你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因素下,會做出不同的認知判斷。簡而言之,一個人的格局,就是一個人的認知。
既然格局是一個人認知的范圍及程度,那么是不是我們從字面上來尋找方法,多讀書、多觀感,就能提升自己的格局感呢?
馬叔告訴你,這種想法正確,但并無實實操價值,甚至當你這么做時這很有可能是錯誤的!
格局的培養,之所以難,甚至無法靠單純的學習和線性化的思考來獲得,是因為相比較技能而言,格局的獲得,需要認知的質變和顛覆!
1/想要獲得格局的突破,先要放棄你的所有認知
思考一個問題:工作當中是否應該具有原則和底限
我相信讀者中很多人,甚至包括我曾經對工作當中應該需要有原則、底限這一認知是確信的。可如果我告訴你,這是錯誤的呢?
我們受過太多的傳統教育和太多的職場初級培養,很多人會告訴你,工作當中你應該堅守原則和底限,但事實上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工作真的需要有原則和底限嗎?
小M是一家貿易公司的業務代表,在一次跟供應商的談判過程中,他原本以為自己的準備充分,且此供應商也已有過多次合作,拿下此次合同理應不是問題。
可在小M此次談判中,供應商告訴他,雖然他們與小M的公司合作過多次,但公司此次招標有變,參與的對手也多出了好幾家,其中就有一家新公司在供貨價格和訂單采購量上開出了更優的條件,如果按照小M原有的談判條件,此次合作可能流失。
小M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反復思索之后,他將情況反饋給公司的直屬上級,但得到的答復是需要報批流程至總經辦,經總經辦批準后,方可在條件上予以修改。此時簽訂合同迫在眉睫,但流程報批需要時間,小M面臨的選擇是按照公司的規定等待回復,還是當機立斷修改條款、簽訂合同。
你猜如何?
小M選擇的是前者,因此供應商最終選擇了另一位競標合作公司。巧的是,在供應商簽訂合同的當天,小M接到了他上級的回復,流程報批結束,總經辦同意修改條款,因為這家供應商是他們該地區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時為了避免競爭者入主該市場,公司可以接受一定程度上的讓步,可一切都晚了。
小M跟我說到這個事的同時,面露惋惜之色,他說,如果當時他能當機立斷考慮到所處的環境和現實條件,果斷簽訂合同,現在可能已經晉升到部門經理了。
當然,這個例子有其特殊性,因為如果公司最終批復是不同意,我想小M也會認為他做了一個明智選擇。
但我想讀者如若進行深入思考的話,會明白“工作”本身,并無清晰的原則和底限,有原則和底限的是執行工作的“人”。
要想在工作是否應具有原則、底限這一認知上有所突破,你首先要做的是放棄已有的認知。放棄你現有的認知,因為它可能是錯的。
否則無論你堅守正面或是反面,以此作為衍伸思考的話,你的認知都是片面的,亦無法做到格局的突破。
一步之遙,天差地別。
想要培養格局,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打破已有認知的桎梏,因為它決定了你認知提升的邊界。
記住,你知道的可能都是錯誤的,有時候,你需要放棄。
2/格局的提升需要的是認知維度的提高
商戰中,信息化的時代,競爭環境瞬息萬變,如果面臨競爭對手的直接打擊,在你認知領域,你是否毫無還手能力?
職場中,隨著職位的不斷提高,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復雜,面對的溝通對象越來越多,你是否心里憔悴的同時亦有無力感?
究其原因,是因為你的認知領域維度太低。
格局體現的是一個人的認知,而絕大多數人無法具有格局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對認知的了解不夠深刻。
若想培養格局,你需要知道的是認知是具有維度的。
圖片來源:必應搜索
讀者中如果有看過劉慈欣的《三體》小說的,一定會記住一個概念,“降維攻擊”。在書中,降維攻擊是宇宙高等文明互相攻擊的一種方式。宇宙空間具有多維屬性,而我們所在的地球、太陽系空間就是三維空間。相對應的,也有四維空間、五維空間等,宇宙在高等文明相互之間的降維攻擊中,維度不斷降低。而劉慈欣《三體》三部曲中,最終太陽系就是被更高級的文明進行了降維攻擊,從三維空間展開為二維空間,從而滅亡。
降維空間的理論基礎在于,生存于高維度文明中的生物無法在低維度空間中生存。高維空間對低維空間具有絕對的觀測優勢。小說中,面對著三體的武器“水滴”,最終就是藍色空間的船員躍進了高維空間,從而直接破壞了水滴的內在構造。
螞蟻是我們通常用于喻作二維生物的例子,因為在其世界里,只有平面,沒有立面,即便將其放置于一個球體的表面,更多時候,在其認知里,會認為自己一直在行走一條直線或是一個平面。
上圖展現的是三維空間物體穿過二維空間時,在二維空間的投影變化
如若將一個球體逐漸穿越一個平面,處于二維空間的螞蟻認知,看到的先是一個點,然后是一個不斷擴大又不斷縮小的一個圓,最終變成一個點,逐漸消失。而處于三維空間的我們,則可以清晰的看到這個球體穿過二維平面的全過程。
認知同樣是具有維度的,當你的認知維度更高時,看到低維度的認知,你會一眼就看懂,看通透。
如同很多事情,你不會做,不知如何做,問你的領導,一問便知。
中國通訊三巨頭,移動、聯通、電信,從來不會想到在絕對壟斷的國內市場,擊敗自己,迫使自己進行深化改革的對手,竟然是微信。
(短訊、語音、視頻等服務,在三巨頭的認知中,是需要收費的,這是其認知維度的局限,而微信卻直接將通訊定義為其社交屬性之一,完全免費,這一手段直接抹去了三巨頭傳統而又粗暴的生長空間。)
工農建交四大行,亦從來不會想到,有一天,竟然能冒出來一個支付寶、微信支付,替代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存款、儲蓄、支付、理財的傳統選擇。
(傳統銀行業居安不思危,他們認為,人們需要攜帶現金與銀行卡,提供的理財選擇和支付場景也很有限,而互聯網的躍進讓諸如支付寶、微信等看到了更多的可能,無現金社會的理念和更多更便捷的支付場景,讓他們彎道超車,取代了銀行的部分功能,讓銀行淪為僅僅只是儲蓄的工具。)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認知決定了自己的格局,而其認知的維度相較對手,處于更低維度。
你的格局和認知,不可只局限在一個面中,需要立體起來。因為在更高維度領域的認知中,你所謂的認知只是其中的一個領域。
想提升自己的認知維度,培養自己的格局,“揚長避短”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正視自己的短板,強化短板,因為短板的空缺往往就是你在這一認知維度的欠缺之處。
這一看法同近些年來涌現的短板理論或“T”型人才有不謀而合之處。在自己的長處領域,你會有熟悉的風格、環境、做事的方法,相應的你會一直處于一種舒適區和舒適空間,而只有當你跳出舒適區后,才會帶來強烈的改變和成長,也才能得到認知的質變和提升。
3/管理你的領導
如果上述兩點,你已經很清晰,但尚不得法門,或許你可以看這一條。
格局既然是一種認知,那么相應認知的層次就一定有高下之分。而大多數情況下,你的領導之所以能成為你的領導,是因為他的認知比你高。裙帶關系、特殊異況不在討論范圍內。
所以,學習你的上級、老板的思路,是格局提升的一種極其有效的手段,方法就是向上管理。
通常我們所說的管理,更多的是向下進行的管理,管理的對象包括你直接或間接的下屬。
而向上管理,是管理你的領導,乃至管理你的老板。
向上管理的方法有三條:
掌握信息對稱——在你所需要的工作層面上,你要掌握更多的信息,無限的接近乃至超過你的上級、老板。
凡事考慮多一步——在面對上級、老板給到的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多一步,他想要的結果是什么?他為什么需要我做這件事?我能不能做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記住,如果一件事,領導期望的是80分的答案,那你就努力的完成90分的結果。
學會給多個方案——在上級、老板交給下屬任務時,多數人往往只會就事論事,問一個答一個,給出的方案也僅僅只有一種,這一種很大概率還是不成熟的方案。在上級、老板詢問你方案時,一定要準備至少2套方案,來讓其做選擇。因為更多方案,意味著你更深的思考,也意味著你在管理思路上更多的突破。
當長期進行向上管理的思路,你會發現你的思路、認知不斷的接近你的上級,甚至會在一些程度上超越他,帶來的是認知和格局的提升。
記住,向上管理,是認知突破、格局提升的極其有效的手段。
格局者,于事無不通謂之圣。
格局的提升,是突破職業瓶頸期的重要因素,馬叔能做的也僅僅是將方法和思路提供讀者,但凡事都不可“唯方法論”,都需要付出行動。
要知道,學習沒有捷徑,“學習”本身就是捷徑。
從0到1很難,90%的人會死在這里;
從1-100比較容易,70%的人會成功。
—END—
關注馬叔,微信公眾號:克賽馬,mosaisc007,更多干貨和感悟,讓我們共同躍進。
我是馬叔|一個會寫職場的零售咖
不折騰不是年輕人,我還在折騰,你,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