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看書時總是接觸到一個詞,叫做“形而上”。對于這個詞我只知道是一個哲學概念,一直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在它短期內被反復提及后,我實在忍不住這該死的好奇心,開啟了一次屬于我這個哲學小白的奇妙精神之旅。
一、形而上到底是啥?
形而上源自于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哲學家,他的老師是柏拉圖。由于對老師柏拉圖認為理念世界才是完美的這一理論不贊同,他通過從完全不同的角度,自現實世界思考到超越有形物體之上的,最根本的存在。亞里士多德用物理學來整理現實,對存在的思考叫做形而上學,英文叫做metaphysics,這個英文的發音也很順口很好聽。
我對于形而上學的理解,形就是指真實的,有形的一切,而物質最本質的屬性就是存在。研究這種存在就是形而上學,即研究在“形”之上存在的學科 。
至此,這個概念我終于有了一點點的認識。但形而上學又涉及到了其他的內容,我忍不住又繼續看。原來,形而上學它也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它在歷史長河中經受了非常多的質疑,此間過程堪稱是一場浩大的航海,最終才得以流傳。
二、笛卡爾的自我證明
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由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提出。是對形而上的一種思辨。他認為感官不可靠,外物本身是獨立于人的意識存在的,我們感知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存在的世界,我們做夢的時候感知也是非常真實的以至于夢中根本意識不到是在做夢。人生如夢,這雖然是一句比喻,但誰又能嚴格證明出我們所謂的現實不是一場夢呢。唯有我在懷疑在思考這個行動本身是存在的,是不容否認的。意識本身就是最真實的存在。這種思維接著遭到了經驗主義的反對。
三、經驗主義的質問
持有經驗主義的學者認為,空洞的“我思”除了證明自己之外什么也推導不出來。需要經過不斷的觀察試驗才可以獲取知識。需要從大量的事實中歸納出共性和規律。經驗主義學者貝克萊直接指出:雖然不能確定我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世界是否真實存在,但是我們只能通過感官來感知這個世界。如果一定要對這個感知世界做一個真假判斷,那就會陷入對自己是否存在的懷疑旋渦中,這么一想是不是很毛骨悚然。
但最終經驗本身都遭到了質疑。又有學者認為,即使是觀察,試驗,歸納,也不能以這種總結來認為這就是真理。一個蘇格蘭胖子透過油畫,從二維世界穿越時空向我們發來了一個輕蔑慵懶的奸笑表情包,他叫休謨。從他的這個理論出發,一切規律總結都是無意義的,因為世界的本質就是不可知的。存在是什么,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統統都是人類一廂情愿的思考,這根本是沒有答案的,你們都在做無用功。
四、本能的反擊
在闡述大師的觀點之前我實在忍不住了,先來充當個小炮灰。對于上面這個觀點我個人首先就無法認同的。這也是來自于我們固有認知最本能的反彈, 因為我們從小學習數理化政史地,題海無涯苦作舟,起早貪黑背單詞,這一路拼上來你跟我說我學的東西毫無意義,鬼才信你嘞!
德國哲學家在康德在200多年前就指出,我們人類的經驗具有某種空間和時間上的連續性和統一。我們對時空都有感知,但是我們不能在自然界找到一個實體說這就是時間這就是空間。所以,就算客觀世界不存在,我們也有一個用來感知的信標,以這個信標為準,就可以描繪出我們感知到的世界。
我們的科學之所以在欣欣向榮的發展,是因為我們人類天生就是好奇心旺盛,就是要搞清楚蘋果是什么,它由什么構成,這個構成本身又由什么構成,我們會不停探索,我們就是會對為什么的答案再問為什么。因為我們天性如此呀。
就像今天,我想要知道形而上學到底是個啥,知道了之后,又想看看它的起源與發展,看到這個哲學家那個哲學家又得繼續了解一番,不為別的,因為我就是想知道。
當然,透過這長達四個小時的學習總結,我還了解到一件事,那就算是哲學也太燒腦、太拗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