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殺、他殺事件時有發生,不得不讓人深思其中緣由。
《北京青年報》、《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以及其他大數據統計顯示,“抑郁癥”已經成為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國抑郁癥發病率高達5%~6%,而且發病率今年來呈逐漸上升趨勢,同時伴隨著低齡化趨勢。
國家衛健委9月11日發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重視高校學生中有關抑郁癥患者數量日漸上升的問題。
現在人們對“抑郁癥”、“焦慮癥”、“情感雙相障礙”這些名詞都不陌生,常聽人說自己的“心”生病了,心臟外科醫生告訴我們:出現心理癥狀的人們,心臟檢查大多正常。
那我們的“心”不舒服,出在哪里。
我們大部分的普通人對抑郁癥并不了解,就算有認識的人得了抑郁癥,也沒有引起重視,因為心理問題的特殊性,很多人都存在認知的誤區。
“抑郁者的孤獨和絕望,經常來自于外界的誤解或輕視。”
認知存在的誤區
記得讀書的時候,新聞看到一個抑郁癥重度患者忍受不了自殺,并把自己女兒一起帶去跳樓。
我媽在旁邊評論:“這人啊,自己要是不想活了,誰也救不了。”
當時我還沒有過多接觸心理學,但總覺得這個說法不太對,因為新聞里主持人也說了這個媽媽曾經無數次地向家人發出求救信號,覺得自己過得好辛苦,可是家人都認為是她矯情,甚至認為在裝怪。
沒有一個人試圖去理解這個陷入心理黑洞泥沼的母親的痛苦,因為她表面看起來如此正常。
1、認為抑郁癥就是沒事干閑出來的病
栗子做了媽媽之后因為雙方父母年齡大了不能帶孩子,就辭去了廣告設計公司的中層管理一職,當了全職媽媽。
慢慢的,栗子卻覺自己狀態不對:睡不著覺,壓抑,無緣無故地情緒暴躁,照顧孩子也像是在完成任務一樣。
所有人對栗子說:你去上班吧,有事做就好了。
周圍的人包括栗子的丈夫和母親,都認為是栗子太嬌氣,作為獨生子女長大的她承擔意識還比較薄弱,沒有一個當母親的內心自覺性。
栗子尋求了心理專業人士的幫助,檢測過量表之后發現栗子的抑郁癥已經到了中度。
“你別想那么多”、 “想開點,誰的生活都不容易”、“你這是生活安逸了,老公能掙錢養你,沒什么生存壓力造的”。
這是栗子常聽到的話,她真的想大吼一句,“不是這樣的”。
可是,抑郁癥的他們,連與人斗嘴都缺乏意志。
2、以為抑郁癥就是傷心
很多人對抑郁的理解,會認為是像《紅樓夢》的林妹妹那樣,“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
“傷春悲秋自憐自艾”成為人們對抑郁癥的刻板印象,實際上抑郁未必會表現得很傷心,笑得如此開心的人或許壓抑的內心黑洞更深。
請了解一下“小丑抑郁癥”,好萊塢著名喜劇明星羅賓塑造了很多經典的喜劇形象,其實他患抑郁癥已經好多年,最終因為情緒非常消極悲觀,在家中自殺身亡。
困于抑郁癥的喜劇大師還有很多,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卓別林,帶給我們很多歡樂的憨豆先生,金凱瑞也曾說過他的喜劇才能來自于絕望。
人們總是會有一個認知偏差現象,以為那些看起來興高采烈的人,怎么會是抑郁癥患者。
實際上,看起來容易傷心的人情感外露,沒有將不良情緒壓抑在心底,或許還不容易造成抑郁。
3、抑郁癥不等同于精神分裂
A來做咨詢的時候,請一定要咨詢師為他保密,說是之前單位也有一個同事得了抑郁癥,結果大家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背后還竊竊私語,說離他遠一點,他精神不正常。
其實抑郁癥是一種情緒上的問題,就是情緒表達和感受出了問題。
但是抑郁癥患者的生活能力非常正常,他們對待事物的邏輯思維也是很正常的,他們只是認知感受上面出現偏差。
就像我們在路上遇到一個人撞到自己,第一反應就是怎么不好好看路,或者是這條路交通太擁擠了。
可是抑郁癥患者就會想很多想得偏,他們會認為是不是這個人對他們有什么看法,故意來對付他們,或者是今天運氣真的壞,自己總是倒霉的那個。
可以看到,抑郁患者對自我的評價很低,外界的一些風吹草動都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悲觀消極情緒,但是他們的主觀意識還是很清晰的,能夠分清現實和心里想象的世界。
精神分裂是一個更為專業的話題,精神分裂癥狀也會伴隨著抑郁情緒,但兩者的性質是不同的,一個是情緒問題,一個是神經問題。
如何對待身邊人的抑郁
抑郁癥患者內心是很恐慌的,恐慌一切可能發生即使沒有發生即使不一定發生的事情,就算發生的概率只有1%,他們也不會去想99%的機會是多么大,而只盯著那可能發生的1%。
身邊想幫助他們的人,就像試圖從懸崖上拉他們上來的人,稍有不慎,不僅救不了他,很有可能還把自己拖下去。
陪伴抑郁癥的人們,必須先能保護自我,才談得上其他。
1、耐心和愛心
需要長期的不間斷的陪伴,抑郁患者對變動的人際關系特別敏感,任何來自外界的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們不堪重負,他們對付自己內心的情緒黑洞就已經消耗了很多的心理能量,實在是沒有力氣來應付這些事情,自然也沒有心情來和身邊人保持正常的聯結狀態。
想要幫助他們,必須自己具有強大的心理能量,才能包容和愛護他們。?
2、保持自身的情緒穩定
抑郁癥會反反復復,看起來好了如果內在心結沒有打開,或者認知并沒有到位,觸到某個媒介點就會爆發,這就要求陪伴的人必須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和清晰的判斷力。
3、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所謂“為你好”的事情,不要強求對方該怎么樣,換位思考懂得他的無能為力感。
知道他們在生病;知道他們不能控制自己情緒,攻擊性有時候會很強;知道他們的邏輯問題在哪里,這點很不容易。
情緒這個東西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心理不夠穩定強大容易遭受心理暗示被他人帶偏的人們,最好先顧好自己不要和抑郁的朋友單獨處得太久,因為你很有可能幫不上忙還把自己拖下水。
得了抑郁如何自救
關于抑郁癥的治愈幾率,沒有什么心理專家給予了一個肯定的回答,因為這個問題還是要靠自我認知的療愈,很難統計準確的數據。
如果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首先是要到醫院精神科進行診斷。確診抑郁癥后,醫生會評估患者的病情,給出相應的治療建議,如服藥、運動、接受心理治療等。
萬一不幸發現自己得了抑郁癥,或者發現自己處在一種抑郁情緒中很難自拔,如何自救呢?
1、盡量讓自己多和身邊人交流,多出去參加室外活動。有個名詞叫“冬季抑郁”,就是南方陰郁天氣容易誘發人的抑郁情緒,所以多去室外多曬太陽,光線的照射有助于緩解冬季抑郁癥。
2、抑郁癥患者容易陷入一個死循環的思維旋渦中,轉移自己注意力,盡量讓跳出固定思維,有條件可以暫時離開原來的環境。
3、當不愿意和別人交流,一時又不能脫離固定的生活模式,可以養個寵物,被需要的感覺會讓人找到存在和價值感。
4、多運動,盡量讓自己睡眠規律。要知道睡眠障礙和抑郁癥相生相伴,互相導致的,可以寫日記強化行為慣性,任務完成后獎勵自己。
5、看書學習,多看些正能量的書籍影視劇,進行自我暗示,重拾以往興趣和創造新的愛好,比如手作,旅游,爬山。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著恐懼,一部分是無知,一部分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抑郁的黑洞常是因為覺得沒有人看見自己。
實際上總有那么些人,明知道我們不完美卻還愛著我們,只要肯跳出禁錮自我的圈子就會發現——他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