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驚聞馮唐翻譯了飛鳥集,朋友圈已經炸開了鍋。有一篇名為《馮唐翻譯了「飛鳥集」,于是泰戈爾就變成了郭敬明》的文章,用流暢的語言和破碎的邏輯對這部譯作進行了全方位的批判與嘲諷。
當看到不知道第幾個好友轉發這篇文章的時候,作為馮唐腦殘粉的我,突然覺得有必要拿出電腦,為馮唐說點什么。
文章批判的主要論點,是說馮唐的翻譯完全不尊重原文。這一點我完全不否認。但不尊重原文的翻譯就一定不是好翻譯嗎?這一點我強烈保留意見。翻譯的對象有很多種,應用類文本的翻譯當然是越尊重原文越好,文學類文本想要完全尊重原文并且原封不動地傳達出原文的那種審美體驗,卻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詩歌這種文學形式,玩的就是文字,多一字或少一字都意境大變,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是更是面目全非。我一直是反對翻譯詩歌這件事的,把一首詩翻成外語,就好像是叫一大群人跑去臨摹蒙娜麗莎然后拿到世界各地給人看一樣,不管臨摹得多好多像,也只不過是仿本而已,沒什么太大價值。但是有一個臨摹蒙娜麗莎的人動了點歪腦筋,他給蒙娜麗莎加上了兩撇胡子,蒙娜麗莎便不再是原來的蒙娜麗莎了,而是作為達達主義的代表作品之一,給了人們全新的審美體驗。
馮唐的翻譯雖然遠遠比不上杜尚的成就,但其道理是相通的。從“翻譯就是再創作”這個角度來說,馮唐的翻譯算是一次比較優秀的再創作,率真、熱烈,也不乏妙語奇句。其實不只是馮唐,很多知名翻譯作家都在踐行著“翻譯就是再創作”的翻譯理論,積極地進行著再創作,遠的比如曹禺翻譯的莎士比亞,近的比如林少華翻譯的村上春樹,譯文的風格都與原作相去甚遠。曹先生、林先生很少受到學界以外的廣大讀者的批評,馮唐卻被人民群眾釘在了文學的恥辱柱上,這至少可以說明,馮唐譯本的問題并不在于不尊重原文。
人民群眾怒發沖冠的真正原因,怕是在于馮唐的文風。在這個小清新小文藝當道的時代,馮唐卻赤裸裸地表達甚至歌頌欲望,完全蔑視時代潮流,粗俗下流,簡直可恨。而且他竟然去玷污泰戈爾,把大師翻譯的不堪入目,更是罪無可恕。
我本來有無數句話想要反駁的,可是寫到這,翻了網上太多的批評謾罵,突然就什么都不想寫了。只想說,把馮唐當作色情小說來讀的,你自然會覺得它是色情小說,但如果你透過那些表面的插科打諢,去體會他想要表達的感情,你就會體會到馮唐文字中欲望背后的細膩又真摯的感情。馮唐是很純情的,你們不要污蔑他。
對那些根本沒有看過馮唐的任何作品,只根據網上摘抄的兩句話就把他打入地牢的人,我只感到心灰意冷。自以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煞有介事地把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批判一遍,借以塑造貌似高大上的個人形象,卻完全不考慮自己隨意的發言所聚集成的輿論洪流對作者的影響。這是一個對作家太殘忍的時代,不管是對馮唐,還是對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