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搜神記》作者
1、晉朝人,名叫干(gān)寶,字令升。
2、干寶雖然是東晉人,但他的祖父在三國當中的吳國做官,父親在西晉做官。祖孫三代人,跨越了三個歷史分期。
3、干寶是學霸,擔任東晉第一任史官,負責編修國史。職務創作《晉紀》,水平很高。
4、干寶的業余愛好:喜歡陰陽術數,愛看京房和夏侯勝等人的著作。
5、干寶寫成《搜神記》后,得到當時名人的評語:“卿可謂鬼之董狐。”(董狐是春秋時代的史官典范。)
二、《搜神記》的創作緣由和動機
1、干寶親身經歷自家兩件神怪的事情:
父親生前寵愛的侍女,封墓陪葬十年后仍活著。后嫁人,居然還生了孩子。(這個,信不信由你。)
干寶的哥哥曾經病得斷了氣,呼吸雖然停止了,身體卻一連好幾天都還是熱的。后來他竟然醒了過來,說自己見到了鬼神,好像做夢一樣,不知道自己死了一回。(這個,倒是有可能的。)
2、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親歷得來的見聞,干寶這才搜集古往今來的各種靈異事件,寫成一部《搜神記》。
3、干寶解釋寫書的目的:“明神道之不誣”
(白話說就是:干寶寫這書的目的是要證明“神道”是真的。所謂“神道”,就是儒家“神道設教”的那個“神道”。)
三、《搜神記》VS《聊齋志異》
1、作者身份不同:干寶是皇家首席史官,蒲松齡是落魄文人。
2、寫作目的不同:《搜神記》是為“究天人之際”,《聊齋志異》是為了混口飯吃。
3、創作類型不同:《搜神記》是歷史創作,在正史里,它曾被當作《史記》一樣的著作看待。《聊齋志異》是文學創作。
4、寫作風格不同:《搜神記》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往往不如《聊齋志異》那么鮮活,甚至還有不少很乏味的記載,顯然是被當作純粹的史料收錄進來的。
四、《搜神記》的歷史價值、以及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故事
1、今天,我們把《搜神記》當作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
(但在當時,干寶以史家的態度認真來寫,讀者以讀史書的態度認真來看,誰也不覺得這只是打發時間的鬼怪小說。)
2、《搜神記》和今天依然流行的《周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3、今天的《周易》預測方法來自“漢人京房”,而京房的演算邏輯,我們可以從《搜神記》里最直觀、最簡便地看到。
——書與書的關聯,往往超乎想象。
(再次回顧熊老師發刊詞中的一段話:
我們生而不自由,無往而不在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雙重枷鎖之中。我們自以為理性的、自主的決策,我們自以為一種新興的社會現象,我們自以為不久前才形成的社會格局,往往有著我們自己根本覺察不到的古老根源。一些蒼老的經典在今天貌似已經失去活力,至少不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實際的好處,但它們的真知與謬誤在千百年前激起的漣漪,直到今天,仍然在寂靜中影響著我們。正是它們決定著“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向何處去”。
)
4、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故事:
雖然《搜神記》里邊都是些荒誕不經的故事,但反應出了那個時代最真實的風俗、信仰和最深刻的焦慮,不能簡單當作故事來看。
(最真實的風俗:沒有過錯卻必須自殺的女人)
(最真實的信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最深刻的焦慮:在“天人感應”觀念影響下,很多生活當中的事情,大到婚喪嫁娶,小到穿衣打扮,只要不合常規,就都存在妖異的嫌疑,……憂國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