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接觸到邏輯思維后,就和邏輯有不解之緣,雖然沒好好刻畫自己的邏輯能力但是這個詞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17年系統的跟著得到專欄的文章學習一年,讀的書多了點,以往不知道的現在也比之前知道點,但與做到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很多好習慣在持續一段時間后中途間斷,意識中強迫自己要繼續,不斷學習的力量督促著我繼續保持之前的好習慣。
18年開始刻意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閱讀收集大咖們的知識框架體系。
芒格的建議:誤判心理學及跨學科知識體系(數學、心理學、工程學、會計學、微觀經濟學)相關文章鏈接:http://www.lxweimin.com/writer#/notebooks/6269240/notes/22472159
得到專欄大學問的主理人王爍給出的具體建議是:
底線要達到能用英語閱讀,且達到相當于大學文科高數課程的數學水平,這都屬必須,且不難,否則,什么體系、框架都是虛妄,空中樓閣而已。今天的社會科學研究中,材料越來越重視數據,而分析越來越多引入博弈論,所以博弈論也很重要。
及其重要的文字表達能力,斯蒂芬.平克說,寫作之難,在于把網狀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里。寫作最難的就是開始寫作本身,但007er們已經跨越了最難的那道門檻,寫起來,多寫,也是所有大咖們歸納總結出最中肯的建議。
納博科夫、錢鐘書等一流作者使用的卡片記錄工具等,不斷的記錄、收集、然后組合,連綴,生發出來。
這個過程是很難,就在于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受益最大的那個人。我自己的例子莫過于閱讀,大咖推薦的《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蠢事》這本書,剛開始就是看不下去,等閱讀數量增多,理解能力加強后回頭來讀,猶如好奇心去揭開面紗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就像是讀書千遍其義自現,終將融會貫通。這一切都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篤信復利的力量,保持警醒,好學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