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程曦冉,來自浙江杭州,我的三個標簽是~
? ? ? ? ? ? ? 1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wù)劊P(guān)于知識管理,我們?nèi)绾喂芾恚约盀槭裁匆芾淼认嚓P(guān)內(nèi)容,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下。看到房間臟了,我們會打擾掃,衣柜滿了,會清理,可是卻沒有想過,我們的知識應(yīng)該怎樣去整理呢?甚至很多人覺的為什么要管理知識?這么多年沒有管理,不也活的好好的嗎?這就很好的解釋了兩點,第一:你的知識量很少,第二:不知道知識管理的好處,這就好比一個人天天做地鐵去上班,他覺得也挺好,沒有必要一定要擁有一輛車是一樣的。
? ? ? ? ? ? ? ? ? 2
為什么要建立知識框架?主要有以下幾點。
便于查找
便于分享
便于記憶。
這個也很好理解,如果你學了很多東西,卻從來不整理,那么它其實也不是你的,你也沒有將它轉(zhuǎn)化,你根本很難從一堆東西當中去找到它?也不不用說是分享或者記憶了。
很多人會存在一個誤區(qū),也是大部分人都會范的一個錯誤。
一般性的學習誤區(qū)
只收藏,不閱讀。
只閱讀,不歸類。
只歸類,不提煉。
這樣長期做會導致什么樣的一個結(jié)果呢?現(xiàn)在是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只要你想學,什么都可以學的到,于是你就買了非常多的書和一些課程之類的,似乎只要購買了這些知識就是你的是的,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當你看到了一本好的文章或者課程的時候,很多時候你開始把它收藏起來,但是你真的會去看它嗎?又或者是只閱讀,不歸類,但是歸類了,卻又沒有提煉,這樣的學習其實都是短線思考的一個結(jié)果,沒有更加深入。
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與否的標志,可以看看這個人思考的長度,比如有些人,思考問題,永遠就是點狀,但有些人就是面狀,非常的完整。
如果只是這樣的去學習,我們能獲取到知識,可是不會有大的提升啊,,沒有辦法回答,比較系統(tǒng)性的問題。舉個例子,世界歷史上有哪些經(jīng)典的災(zāi)難救援行動?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推理橋段?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聊天永遠那么有深度,知識那么淵博,其實只因為他會系統(tǒng)性的學習,并且加以深入轉(zhuǎn)化成自己的知識。
那么我們有什么好的學習路徑嗎?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
一:由點到面,碎片化學習,需要重新整理學習內(nèi)容。
二:由面到點,從已經(jīng)組織好的知識體系中學習進入。
? ? ? ? ? ? ? ? ? 3
如何建立知識框架?
收集
整理
消化
輸出
一般性學習只有第一步,沒有后三個步驟。
收集:把所學到知識收集下來。
工具:印象筆記,印象筆記實在是太強大,可以把文章,聊天內(nèi)容,圖片都可以發(fā)送到印象筆記。
備忘錄:隨時記錄,捕捉我們生活中的靈感。
途徑:
由喜歡的作者切入,
由感興趣的問題切入。
最終形成一個舒適的學習路徑。
整理
整理目標:形成秩序,形成關(guān)聯(lián)。
整理工具:標簽和思維導圖。
當我們的知識已經(jīng)進入倉庫,我們希望知識之間是關(guān)聯(lián)的,互通的,那么久需要我們好好去整理,我們可以統(tǒng)一的把它放入一個標簽如,圖書館當中
例如,周星馳和周杰倫的電影,她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但是他們之間有沒有相同點呢?一定是有的,比如都采取了什么技術(shù),或者都是表達同一個主題,對嗎?
這也就能很好的回答,哪些類的問題,對嗎?
收納
使用標簽,可以幫助你做很好的梳理。
思維導圖。
形成秩序的,新的關(guān)聯(lián),新的模塊。
好處,可以提升你的提煉能力。
輸出
輸出方式:寫作。(或者與人講解)
倒逼自己去完善知識框架。
檢驗自己對于知識框架的掌控和理解。
框架思維
做事之前,先從框架上考慮做事的步驟和方面。
做事之后,再從框架上去提煉思維和理論。
成為更有秩序和更聰明的人。
舉例說明,如果說今天你的上司安排一個任務(wù)給你,請客戶吃飯,沒有框架思維的人,肯定是想到一步做一步,但是如果你具有框架思維的話,你就會從整體出發(fā),一開始就會想到有多少人吃飯?安排地址,提前通知每個人,所有的事情,你會考慮的非常到位。長期這樣長線思考,一定會讓你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