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非首發。
第一篇? 煙雨蒙蒙西湖行
第一次到西湖,是在初冬時節一個陰沉沉的日子,沒有雨,也沒有陽光,陰沉沉的天空下霧籠著灰蒙蒙的西湖與遠處的山山水水,隱隱約約的,有幾分羞見于人的感覺。同行人不斷埋怨著這不給人面子的天氣,而我卻有不同的想法。我覺得,既然沒有陽光,如果能灑點小雨,或許更合西湖多情的情調。
西湖,長久以來對其“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想像,今天,就梳著長長的柳綠色的絲發,神秘地躺在我的眼前,攤開著巨大而酥軟的胸脯,等著我一步一步走上前去,一層一層掀開她如絲綢般輕薄的衣裳。
斷橋,更像一個神秘的故事,朦朦朧朧地籠在白堤上。橋頭兩岸,長長的柳條,像一縷縷少女柔軟的細發,從堤岸兩端直垂到湖面,與湖水不斷纏綿著。誰也分不清這是西湖的溫情,還是柳條兒的多情,或許有此才有彼吧。緩緩走上斷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沒有印象中的許仙和白娘子,只有來去匆匆的游客。我站在斷橋上,望著橋下微波浪起的湖面,忽然覺得自己更有幾分許仙的樣子。然而,如果我是許仙,那么我又為何單行到此? 白娘子又在哪?
聽身邊的游客說,遠遠云煙籠處,便是高深莫測的靈隱寺。玩世不恭的濟公和尚,是否還灑脫在這片山水中呢? 我不知道。人世變遷,一個濟公走了,或許會來一百個濟公,也或許活佛永遠不再。
遠遠的,我想著長長的故事,呆呆的,我又牽掛著難舍的親情。遠遠的,我看著遠處灰蒙蒙的青山,癡癡的,我看著近前川流不息的人群。遠遠的,我拉著長長的歷史,傻傻的,我猜測著悠悠的未來。
斷橋東邊,靠著南岸是一片殘荷,早過了葉含珠露、花盈粉夢的季節,全沒有了初夏季節的嬌嫩,只是默默然守望著斷橋,守望著身后的亭子,聽著亭子里不時傳出的歌聲。雖然少了游客的青睞,它們似乎也并沒有過多的氣餒?;蛟S,難得的安靜,給了它們更多的自在。它們不必為了迎合游客而努力去展示自己的風采。這是它們休閑的季節,它們完全可以享受自我的休閑,淡對游人與贊賞。
各有各的時節,各有各的風采,它們深埋著希望,悄悄醞釀著來年的風采,這本身也是一種高潔。
? 正在希翼小雨的來臨,天空便漸漸飄起了蒙蒙細雨。這雨,或許便專為我而下。雖然“白素貞”不會再現,而細雨霏霏,也算是對我的幻想的一種撫慰。
我在細雨中,離了斷橋,沿著湖岸慢慢自東向西走著,一路眷戀著身邊多情的絲絲柳條,一路看著細浪趁風的湖面,充滿著對西湖上千年深厚文化的遐思,心中時而激動,時而自覺渺小。
“游西湖,掉錫壺,惜乎惜乎!”我的腦海中,不斷想象著在月光下劃著小船閑蕩西湖,悠閑喝著小酒的情景。那是詩人的情調,是才子的情調,是自在的情調,也許是多情的情調。我知道,我無法親自感受這種情調,因為,今夜不會有月,只有雨。細雨飄身,游船蕩水,無詩酬酒,寂寞漂漿,那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細雨繼續不緊不慢地下著,夜色趁著本已陰沉沉的天空逐漸籠罩了眼前的一切。湖色在夜色中變得更加朦朧,而籠在遠處的故事也顯得更加的神秘。
燈光亮了起來,我拉著行李箱緩緩離開湖邊,走入陌生的人流,走入西湖邊那朦朦朧朧的街道,也許每一步都踩著某個才子或者佳人的足跡......
第二篇? 再到西湖
[序]再至西湖,在戊戌農歷七月之初。其偶然有幾,其必然又有幾。道之偶然,乃曰其旅程之變;道之必然,則因兒過高考已兩月有余,大學入學在即,應其所求而必有其行也。故實必然于其謀,而偶然于其時焉。西湖重游,因時節不同,其景迥異,故所感者遠異于去歲之游。人生易老,春華易逝,乃撰文以記之,以備后憶。
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焙贾葜溃蟮忠延谖骱故镜昧芾毂M致了。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才高八斗,又情滿西湖。我原本很奇怪于他之西湖比作西子,而如今我不能不佩服其獨特而多情的眼光。多情的才子,其情感總是那樣的豐富而細膩。蘇子對西湖的想象,正是一個多情才子對一個絕色而溫柔且同樣多情之江南美女的遐想。西湖之多情,又只有同樣多情的江南才子才能心領神會的。
雨是突然而至的,一陣一陣。這讓我突然想起曹雪芹先生筆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黛玉的眼淚一樣是沒有預兆的,隨時可以來。柔弱女子的清淚極容易牽動多情才子的心腸,所以寶玉才會對其牽腸掛肚。西湖就是一個多愁善感的美女,只是沒有那么柔弱,她的眼淚不屬于凄美的那種,有時還有幾分壯觀,然其楚楚可憐之處,是絕不亞于黛玉的。湖風拂面,細雨絲煙,漫步在長長的蘇堤之上,穿梭在細長而綠色嬌翠的柳條之間,我竟然有幾分忌妒于蘇子對西湖的愛戀與悉心的愛護。仿佛間,我突然覺得西湖就是西子,那在腳下延伸的蘇堤,就是蘇子撫摸西子的手。在我恍恍惚惚的遐想中,蘇子與西子爾儂我儂,親密無間地在煙雨中緩緩走在愛戀的天堂。
二
斷橋上游客絡繹不絕,密集而流連忘返的游人,不論男女老少,癡癡地逗留在橋上,有眷戀四周景色的,有回味那個遙遠的故事的,也還可能有希求類似的偶遇的,各懷心思,流形于色而羞露于言。就在白蛇傳說神秘的氛圍中,斷橋旁的荷花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身著粉紅色短裙,在田田的荷葉中乘著輕風搖著輕盈的舞姿,淡笑著斷橋上久戀不去的人們。
明知白娘子早已遠去,千古傳說的也僅是一個美麗的故事,我的內心猶莫名其妙的激動。我不愿相信對岸山上的雷峰塔會是她善良與知恩圖報的最終歸屬。我寧愿相信白娘子的美麗都化為了這斷橋邊千年不敗的風景,正與西子一同激發著人們無窮的想象。荷花如面,我真切的感覺到那粉脂上綻開的笑容就是白娘子的微笑。
傳說,斷橋,荷花,三者互為襯托,共同打造了一片美麗的時空,牽動著千千萬萬游客的柔腸。
白堤上一度是細雨霏霏。兩邊近著湖面的垂柳,不時趁著風勢將細長的秀發伸向細波頻泛的湖面,貪焚地撩動著西湖的美色。柳條的撩動,使得風情萬種的西湖更加騷動。她在風雨中不斷起伏著少婦般的胸脯,久久地喘息著,呻吟著。白堤便在她的喘息與呻吟聲中,陶醉著向前延伸著其無邊的遐想。一樣陶醉的我,便悠然自得地靜閉雙眼,任由思緒在傳說中的時光里久久漫游。
三
游艇載著一船歡呼,載著一船好奇,緩緩行駛在西湖中。不時從游艇旁過去的游船,各有各的來歷,又各有各的遐想。西湖不在乎你的來歷,更不在乎你的遐想,她的美麗而風騷。你認識她的美,她便給你多留幾分情。你能否滿足于她的情感,全在于你能否與她有默契的交流。暗送秋波的表白也好,明目張膽的打情罵俏也罷,能否打動她的芳心,全靠你的才氣與溫情。
西山的夕陽從云層中探出身來,不失最后的時機安享著雨后的清涼。雷峰塔在遠遠的山頂上冒出近半個身子,遙遙地望著月輪山上的六和塔,不知其在想些什么,或是在訴說著什么。無論是雷峰塔,還是六和塔,其有著相同的出身,本都是奔著國泰民安的目的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如今,錢塘江的江潮猶在,而智元禪師并沒有因此而招致杭州民眾的非議,相對于雷峰塔的凄美,六和塔顯得那么安詳。法海與白蛇的公案,千年未斷,而雷峰塔的倒掉早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件快事。雷峰塔,因為一個法海而被涂上了一層無法洗脫的灰暗的顏色。雷峰塔,是不是在哭泣?然而,癡情的男女,誰又會同情于它的眼淚,至少于我,內心里尤希望它立即倒掉,如果它的倒掉能讓我看到一個美麗善良的白素貞。
每次坐船,只要機會允許,我歷來是喜歡坐船頭的甲板上,這一次也不例外。況且這一次在我身邊還同坐了好幾個秀麗的美女,有十幾歲模樣的學生,還有三十不到的妙齡女娘。她們身著淡色而應景的裙裝,不時輕啟丹唇,談論著與西湖有關的詩句,使人心力交癢。就在這種仿仿佛佛仙凡難辨的意境中,三潭印月等湖中小島相繼離我越來越近,又越來越遠,其景致情形最后都淡化在那個凄美的故事與身旁美女們溫柔的微笑中。
剛停不久的雨又飄了起來,飛到臉面上,帶著幾分清涼。我情不自禁地探手懷中去拿那把油紙傘,然而懷中空無一物,驚愕間,我突然記起在那個記憶中的日子里,我將傘借給了風雨中的白娘子。身邊的笑聲將我從沉思中喚醒,我側身望著旁邊兩個準備打開雨傘的少女,不由得啞然失笑。千年等一回,我等來的是一個過去了上千年的故事。
四
西湖的雨,是很給我面子的。去得及時,而來得又很應景,似乎在有意激發我夢一般的聯想。來去匆匆的我,遇上這雨夜,站在雷峰塔下,心中確是另外一番滋味。
身邊的池塘里,許仙正和白素貞共同打著雨傘,登上了歸家的小船。小船兒載著的是一船劫后重逢的喜悅,是一船團圓的幸福,是一船夫妻倆對其后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誰知感動的淚水尚未盈滿眼眶,轉身一看見那高高在上且燈光閃耀的雷峰塔,方知剛剛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眼眶中的熱淚一瞬間化為凄楚的淚滴,滾滾而下??蓱z的白素貞,其原本極其美好的生活,她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便因為法海和尚的頑固而變成了雷峰塔中千年不干的清淚。
無論是江南的才子,還是江南的佳人,或許一律是多情的,而在這雨夜的燈光中,看著身旁自由來來往往的男男女女,想著雷峰塔里關著的那個美麗的靈魂,怎能不讓人平添幾許憂愁?
雨夜是最惹人愁緒的。我癡癡地想,假如沒有雷峰塔,沒有法海,那池塘中幸福的小船又會在人世間劃多遠?莫笑我多情,只能怨美麗的西湖在給人以溫柔體貼的同時,又在愛情的天堂留下了一把千年不開的心鎖。
五
我對游景有一種獨特的追求,總希求能靜享美景之風味。到了西湖,這種欲望更加強烈,且更想了解一下西湖周邊的大概情形。五點鐘不到,我便起身離了賓館。走上虎跑路,我突然想起虎跑泉來,便立即問訊百度,乃知僅一里之遙,于是乎欣然而往。
清晨的虎跑路上,除了幾部趕早的過往車輛,尚看不到幾個人影,那通宵未睡的紅綠燈,在不遠處的路口瞇著一雙迷迷糊糊的眼睛,一只紅的,一只綠的,有幾分疲憊,又留著幾分清醒?;⑴苈穬蛇吺敲芗臉淞?,安靜地守著淡薄的晨霧中最后的夜色。我沿著虎跑路往虎跑泉方向漫步而行,暗暗喜悅著四周的清靜。沒走多遠,我懷著幾許莫名其妙的激動,騎上了路邊的一輛未上鎖的共享單車,快速朝虎跑泉而去。
幽靜的虎跑寺大門外,細雨悠然地清洗著暗淡的燈光?;⑴苋€沒有從睡夢中醒來,躲在門內的樹叢深處,看不到蹤影。我只得懷著幾分遺憾,遐想著那“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在幾分流連中騎著單車轉程而去。
石屋洞很體諒我急切的心情,一大早就張開了歡迎的懷抱。拾級而上,跨門而入?!傲稚钊菰律哦措[春秋。”我想門上對聯中的意境,也只能是獨游時才能深深體會的。只是晨色已濃,月色無影,其中大半的意境也就只能靠心中的臆想了。然而,一個人漫步園中,穿林覓洞,其深幽之意境,卻是驟然而至的。至于那幽幽的石洞內,到底隱去了多少層春秋,或許只有那洞上幽密深翠的樹叢才知其一二吧。
雨來得是很及時的,剛出石屋洞,它又來開起了歡送大會。我輕輕笑了笑,伸手接涼,淡然謝恩,騎上單車從容而去。
六
走入蘇堤,總是會有些不期而至的意外收獲。
一個小池邊的亭子四周,密密麻麻擠滿了游客。我站在幾米遠之外,只聽見一個女導游先是隱隱約約說著康熙,后又說有什么錯字等等。雖然沒能聽全,但我猜想她應該是在介紹一個什么典故。人太多,在看到究竟之前,我無法肯定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由于無法擠進人群去,我便干脆繞著人群走近池塘去。
池塘里除了一塘已有幾分污濁的水,什么也沒有。池塘邊稀稀疏疏地種著一些紫薇,其彎曲外展的枝頭上,沒有看到半絲紫薇花的影子。池塘的外邊,隔著籬笆便是西湖。西湖內近岸盛開的荷花,反襯著這池塘的寂寞,仿佛那籬笆在咫尺間隔著了兩個世界。
亭子四周的人群慢慢散了開去。趁著這個少人的空隙,我繞過池塘,來到亭前。近看之時,方知亭內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花港觀魚”四個大字。字是用繁體字寫的,旁邊另有小字載明了這是康熙的手筆。用心細看時,方發現那繁寫的“魚”字有些問題,下面原本為四點,但康熙只寫了三點。驚諤之間,突然想起剛才從導游那聽到的只言片語,乃恍然醒悟。原來四點為火,三點為水,康熙不是吝惜那一點之墨,而是皇恩浩蕩,愿存生魚之德。石碑的背面,刻著乾隆的詩: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須秋水悟南華。
看著康熙的題字與乾隆的題詩,我心中對亭前的小池塘充滿了疑惑。這爺孫倆身為一國之君,為何竟然會為這個小池塘大動筆墨?我心中頓時一片茫然。我想,身為康乾盛世之主的兩代皇帝,應該不會輕易在此著墨的。我左顧右盼間,突然想起剛剛走過的紅魚池,那里岸橋曲折,垂柳成行,池中荷露盈盈,紅魚戲水,確為人間佳境。原來在不經意間,我已踏過了康熙與乾隆的腳印。
雖然霪雨霏霏,但蘇堤上的人依舊多而密集,除了同行人,其他都是陌生的面孔。也許,在這些陌生的面孔中,說不定就有某個當下或未來的名人。也就在這種熱鬧中,我踩著古代圣君與當下或未來名人的腳印,一路向前,同時,也有某些當下或未來的名人踩著我的腳步,在我的身后隨行。普普通通的游客也好,身為一國之君的皇帝也罷,其不遠千里而來,前前后后走在這長長的堤岸上,大抵皆為了“貪圖”西湖之美色。因而,諸多意外的偶遇,便因為西湖的招喚而成為了必然的相逢。只是有緣相見而無緣相識,而在千千萬萬人擦肩而過的緣分中,西湖成為了每個人永恒的記憶與留戀。
以下是作者其它散文推薦:
1.? 軍嫂
2.? 煙筒
3.? 三輪車